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評論性書目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ritical Bibliography
作者: 陳敏珍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評論性書目是含有編者評述的書目。係從圖書資料內容或形式,就著者生平、成書年代、插圖、字體、版式、裝訂、質材等進行分析、考訂與比較。其目的在於詳盡地了解圖書資料的實體本質,以建立完整的目錄。
  評論性書目又稱為分析書目(Analytical Bibliography)。嚴格地說,包括3種類型:(1)歷史書目(Historical Bibliography)——以歷史方法為基礎,著重於圖書及製作圖書的個人、機關、機器的歷史;(2)原文書目(Textual Bibliography)——探討出版的文獻與著者呈現的原文間的關係,通常亦稱為原文批評(Textual Criticism);(3)敘述書目(Descriptive Bibliography)——描述圖書資料的內容與形式。由於三者的涵義略有重疊,區分上頗為不易,因此這三者與評論性書目經常被交替使用。
  評論性書目不同於列舉書目(Enumerative Bibliography)或系統書目(Systematic Bibliography),因為此2種書目僅條列圖書資料的基本目錄項目,而不包括書目編製者的評析與建議。然評論性書目不僅須著錄主要目錄項目,編製者尚須就圖書資料的整體內容與各項特色進行分析、解釋,然後依其個人或其他學者的觀點或研究結果提出評論。因此,評論性書目較一般書目具備更多重的功能,是目錄學家、各學科研究人員、圖書館採購者、及一般讀者探索圖書資料的重要參考工具。
  一部完善的評論性書目必須提供三方面的訊息:(1)作品的主題與內容概要。此部分可依據書名頁、版權頁、序、目次、跋等進行描述。唯一書為數個單行本的合訂本,則應詳加述明;(2)版本、註譯、印刷、校訂等情形。此部分需要深入的調查與考證,以便區分同一書籍不同版本的特色,並了解各版本之間的關連性。尤其是考究古籍善本,據此不但可以判定印製的時間與地點,而且可以確認印製者;(3)完整性,可讀性、適合對象。在這方面編輯者必須具備較專業的知識與判斷,並且以客觀的立場加以陳述。完整性是探究評論的作品是否為原始著作,以及鑑定作品真偽的標準。此外編製者宜就作品的優劣點、正確性予以評析,並註明閱讀對象。
  綜合而言,評論性書目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它研究的要素可歸納為下列6項:(1)材質,其為圖書資料的實體單元;(2)字體,包括手寫字跡及各種排版字體;(3)其他印刷要素,如木刻、裝飾、插畫、印製者標記等;(4)印製方法,包括校對方式、頁碼編排、署名、印刷量及作者、印刷者與出版者的關係;(5)裝訂,涉及裝訂形式、裝訂方法及其特色等;(6)註記,即收藏者的標記與手寫的註釋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評論性書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