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社會心理學 - 教育百科
應 | |
用 | |
社 | |
會 | |
心 | |
理 | |
學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
作者: | 詹昭能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應用社會心理學旨在探討並解決人際問題與社會問題,主要特徵是以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採取社會心理學理論與方法,進行實地研究,並以解決問題或改善現況為目的。 應用社會心理學研究的起源,可追溯到一九○八年閔斯特堡(H. Münsterberg, 1863~1916)探討證人作證問題,一九二○年代與一九三○年代美國西方電子公司霍桑廠(Hawthorne Plant)工作條件與效率問題研究,及一九四○年代倡導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的勒溫(K. Lewin, 1890~1947)堅持理論與實務結合,致力種族偏見、矛盾與衝突等社會問題研究,對應用社會心理學均有重要的貢獻。 其後的二、三十年間社會心理學家多在大學任教,研究獎助他偏好科學實驗與理論發展,應用社會心理學發展因而中輟。直到一九六○年代末期美國社會不安,一九七○年代初期經濟衰退,社會心理學界掀起一片自我批判之聲,不滿傳統實驗研究結論不一致,又與實際問題脫節,於是應用社會心理學再度興起,環境心理學(Environmental Psychology)、心理學與法律(Psychology and Law)等領域形成,〔應用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法律與人類行為〕(Law and Human Behavior)及〔評鑑季刊〕(Evaluation Quarterly)等期刊創刊;李肯(H.W. Riecken)與布魯區(R.T. Boruch)合著〔社會實驗:社會革新規劃與評核方法〕(Social Experimentation: A Method for Planning and Evaluating Social Innovations)、鐸儀馳(M. Deutsch)與漢斯汀(H. Hornstein)編著〔應用社會心理學〕(Applying Social Psychology)及柏瑞拉(J.A. Varela)著〔社會工程〕(Social Technology)等亦相繼出版;芝加哥羅耀拉大學(Loyola University of Chicago)、加州大學艾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及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等,設立了應用社會心理學課程或研究所學程。 社會心理學主要應用領域包括:(1)健康心理學(Health Psychology),探討影響個人健康的信念、態度與行為因素,並研究疾病預防、診斷與處理的行為問題,如社會支助(social support)、心理壓力(psychological stress)、同儕壓力(peer pressure)、自尊(self-esteem)等社會心理學概念都用來解釋與改善健康問題行為;(2)環境心理學旨在探討自然環境與個人心理或行為的關係,重要的主題有個人空間(personal space)、領域行為(territoriality)、擁擠問題(crowding)、個人隱私(privacy)及環境認知(environmental cognition)等;(3)工業或組織心理學(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目的在探討工作場所的個人與群體行為或心理,如員工人際關係、團體行為、領導或管理行為、物理環境影響、工作壓力及工作滿意度等主題;(4)法庭心理學(Forensic Psychology),探討和法庭審理案件有關的心理與行為,如警察偵訊過程、陪審團員態度與偏見、嫌犯供詞與證人證詞正確性、專家見解可靠性、陪審團決定過程、法官與被告個人特徵影響力等。 其他應用社會心理學問題還有政治態度與投票行為、政策決定與評鑑、族群偏見與融合、社會生活指數與消費者行為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應用社會心理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