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資訊科技採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作者: 朱碧靜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資訊科技的快速演進及其應用範圍日趨廣泛,不論對企業或個人,已成為不可缺少的競爭利器。與時俱進的技術變遷卻也帶來困擾,尤其資訊科技的投資成本、高折舊率、眾多相互替代卻不一定相容的產品、使用者的抗拒以及對組織的影響等,促使企業必須不斷思考或關注該採用什麼樣的資訊科技?何時才是採用的適當時機?如何確保資訊科技能夠成功採用?哪些是關鍵影響因素等。
  資訊科技是一廣泛的概念,包括電腦軟硬體、資料庫、網路通訊、機器人、智慧晶片及各種資訊系統或新觀念的應用等。採用係指為能夠符合變革需要,作成資源投資的決策。在投資資訊科技時,特別是新興的資訊科技,須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對於資訊科技的採用疑慮,包括技術能力不足及對使用者的威脅、使用者滿意度低、熟悉新技術所需的額外學習負擔、使用者決策資訊不足、對資訊科技的效益認可度低、缺乏足夠方法衡量資訊科技的成本及效益、以及無力使組織變革的進展先於員工願意接受改變的速度等原因。
  DeLone and McLean提出資訊科技的成功模式如下圖,他們認為系統品質(system quality)與資訊品質(information quality)會對資訊系統的使用與使用者滿意度造成影響,而使用與使用者滿意度會造成個人影響 (individual impact),個人影響則會對組織造成影響 (organizational impact)。


  Rogers以S曲線解釋資訊科技採用程度的生命週期,他將不同時期的採用者分為「創新者」、「早期採用者」、「早期大眾」、「晚期大眾」及「落後者」等五個時期。他並指出影響資訊科技採用程度的因素有:知覺效益、決策型態、溝通管道、社會系統本質及變革代理者的宣傳程度等五個變數。其中「知覺效益」包含:(1)相對優勢:優於現有產品的程度;(2)相容性:與價值觀及經驗的吻合程度;(3)複雜性:瞭解或使用創新科技所需相對困難程度;(4)試驗性:產品可能被試用的程度;(5)顯著性:採用後的使用者滿意度。「決策型態」包含:志願式、權威式及集體式等三種。「溝通管道」係指以人際互動或大眾媒體方式來宣導資訊科技的利益。「社會系統本質」包含組織型式及人際互動網絡對潛在使用者的影響,其中屬於早期採用者的意見領袖在降低不確定性上扮演重要角色。「變革代理者的宣傳程度」指出變革代理商及意見領袖對資訊科技的成功採用,在認知、勸服、決策、執行及確認實施上扮演關鍵角色。鑒於影響資訊科技採用因素的國內外研究各有不同重點,孫思源及林東清將這些影響因素歸類成:個人、組織、技術、任務及環境等五個構面。  資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培養終身學習能力及推展學習型組織是個人或組織立足資訊社會所必備的條件。學習型組織管理機制可以增強員工的知識經驗及改變組織行為,並可強化組織因應變革及創新的能力以確保資訊科技採用成功。Rogers, Everett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Shayo, Conrad and Igbaria, Magid (200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In Miriam A. Drake(Ed.).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nd ed. New York: Marcel Dekker, 1358-1368.W. DeLone, E. McLean (1992).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SystemsResearch, 3(1), 87.
參考資料:
Rogers, Everett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Shayo, Conrad and Igbaria, Magid (200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In Miriam A. Drake(Ed.).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nd ed. New York: Marcel Dekker, 1358-1368.W. DeLone, E. McLean (1992).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SystemsResearch, 3(1), 8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資訊科技採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