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囊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ㄎㄡˇㄉㄞˋㄉㄞˋ˙ㄗㄖㄨˊ:「ㄒㄧㄥˊㄋㄤˊ」、「ㄒㄧㄤㄋㄤˊ」、「ㄋㄤˊㄓㄨㄥㄨˋ」、「ㄋㄤˊㄎㄨㄥㄖㄨˊㄒㄧˇ」。
  2. ㄙˋㄉㄞˋ˙ㄗ˙ㄉㄜㄨˋㄆㄧㄣˇㄖㄨˊ:「ㄉㄢˇㄋㄤˊ」、「ㄆㄧˊㄋㄤˊ」、「ㄑㄧˋㄋㄤˊ」。
  3. ㄒㄧㄤˋㄉㄞˋ˙ㄗㄅㄠㄍㄨㄛˇㄨˋㄆㄧㄣˇㄅㄢㄖㄨˊ:「ㄋㄤˊㄍㄨㄚㄙˋㄏㄞ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áng
解釋:
  1. 口袋、袋子。
    【例】行囊、香囊、探囊取物
  2. 似袋子的物品。
    【例】膽囊、皮囊、氣囊
  3. 像袋子包裹物品般的。
    【例】囊括四海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áng
解釋:
[名]
1.口袋、袋子。如:「行囊」、「香囊」、「錦囊」、「探囊取物」。唐.杜甫〈重贈鄭鍊〉詩:「鄭子將行罷使臣,囊無一物獻尊親。」
2.似袋子的東西。如:「膽囊」、「毛囊」、「氣囊」。《紅樓夢》第三回:「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3.姓。如春秋時楚國有囊瓦。
[動]
用袋子盛裝物品。《聊齋志異.卷一.王成》:「囊貨就路,中途遇雨,衣履浸濡。」
[副]
如囊包物般的。如:「囊括四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o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穿進去。
  2. [[動] ] 裝入。
  3. 穿過袖子
音讀: lô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套子、袋子。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袋子。如:「行囊」、「香囊」、「錦囊」、「探囊取物」。《說文解字.㯻部》:「囊,橐也。」唐.杜甫〈重贈鄭鍊〉詩:「鄭子將行罷使臣,囊無一物獻尊親。」《宋史.卷四九○.外國列傳六.拂菻》:「刑罰罪輕者杖數十,重者至二百,大罪則盛以毛囊投諸海。」

2. 袋狀物。如:「膽囊」、「氣囊」。《西遊記》第五四回:「火荔枝,核小囊紅。」《紅樓夢》第三回:「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3. 以袋盛物。《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善張網者引其綱……引其綱而魚已囊矣。」《聊齋志異.卷一.王成》:「囊貨就路,中途遇雨,衣履浸濡。」

4. 搜羅、收集。《管子.任法》:「皆囊於法以事其主。」《後漢書.卷三五.張曹鄭列傳.鄭玄》:「鄭玄括囊大典,網羅眾家,刪裁繁蕪。」

5. 收藏。《逸周書.武稱解》:「赦其眾,遂其咎,撫其闕,助其囊,武之間也。」

6. 量詞,計算裝袋數量之單位。《隋書.卷九.禮儀志四》:「文武群官朝服,上禮酒十二鍾,米十二囊,牛十二頭。」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一四.國事類.散粥施藥》:「朝廷每歲一月,日散粥米二百石,丸藥六千囊。」

7. 姓。如春秋楚有囊瓦。

注音: ㄋ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囊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