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揚 - 教育百科
桑 | |
揚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anghyang |
作者: | 戴雅雯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宗教舞蹈名。是印尼峇厘島的一種神迷舞蹈,被黑巫從員用來保護人民,避免受惡魔邪靈侵害:此舞亦被認為能抵抗瘟疫。過去有很多種類,目前僅存四種《桑揚》:《桑揚迭達里》(Sanghyang dedari)、《桑揚迭鈴》(Sanghyang deling)、《桑揚邦邦》(Sanghyang bung bung)、此三種為少女所行,而《桑揚札朗》(Sanghyang jaran)則由男孩騎著木馬施行。舞者於祈禱者的吟誦和歌唱隊的歌聲中,呼吸香柱的煙霧而致神迷的狀態。節奏一開始很緩慢然後逐漸加快,直到神靈附身的那一剎那,在少女身上可看見越來越猛烈的身體搖動,當完全「神迷」,舞者經常突然向後倒下。也有靠歌曲伴奏而產生神迷的,但甘美朗(Gamelan)樂團只有在舞者發乩後才開始演奏。女歌者歌唱,邀請天上仙女(Suparba)現身。事先預備好感謝的供品向廟裡的神明獻祭,祈求神明保佑村民平安,並擊退惡魔邪靈以免儀式遭受阻撓。從前,桑揚舞者將供品放在她們的衣服和王冠頭飾內,獻給這些可能下凡來附身於舞者身上的諸神,而且舞者作為神的代言,她們所說的字語被相信有治病和驅魔的力量,病人請求「桑揚」說出他們所需用的草藥,當疫疾流行時,「桑揚」被帶著穿遍整個村莊以驅除邪靈。被選為「桑揚」者必須純潔地生活並遵守許多規定,她們事先並未經過任何舞蹈訓練,只有在發乩時自然地跳起舞來,而且跳得毫不費力,給人一種她們是舞蹈專家的深刻印象。《桑揚邦邦》是峇厘島特殊節日時,在達藍寺(Lura Dalem,亡者之廟)內所跳的,跳舞時拿著十二個木臉的竹傀儡、六個男偶、六個女偶,稱之為「dewa alit」即小天神之意,發乩少女們手握竹桿去移動傀儡,她們把傀儡放在自己的臉前時,好像是一種假面,此舞由甘美朗樂團伴奏。《桑揚迭達里》(Sanghyang dedari)是峇厘島安吉雅(Gianyar)地區,由少女們所跳的舞蹈〔見Sanghyang dedari〕。《桑揚迭鈴》通常由兩個八至十歲大的女孩表演,藉由線繩懸吊於兩柱之間的影偶來達到神迷的境界。女孩們拉動繩子使角色跳舞,由甘美朗樂團演奏特殊的桑揚音樂,而角色與舞者被香煙裊繞,舞者藉由影偶進入神迷狀態,一旦她們進入神迷狀態,舞者可在燒熱的煤堆上或觀眾的肩膀上走過。《桑揚迭鈴》只有表演於非常特殊的宗教場合或嚴重流行病的疫區。《桑揚札朗》是一種木馬舞,通常由一個祭司和兩個男孩表演,馬由木材製成放在木竿上,或簡單地將馬頭連結在舞者的皮帶上,有時此舞也會伴以《喀查克》(Kecak,猴舞)歌手的歌唱。 |
|
參照: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South-East Asian Theatr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桑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