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 - 教育百科
攀 |
|
- 部首 手
- 部首外筆畫 15畫
- 總筆畫 19畫
- 漢語拼音 pān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ā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ān |
解釋:
[動] 1.抓住物體往上爬。如:「攀登」、「攀爬」、「攀樹」。《三國志.卷二八.魏書.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2.依附。如:「高攀」。《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傳》:「有如太后宮車即晏駕,大王尚誰攀乎?」《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3.牽連、牽扯。如:「誣攀」、「攀扯」、「攀供」。《三國演義》第一○○回:「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 4.摘、折。如:「攀折」。唐.李白〈江夏送張丞〉詩:「藉草依流水,攀花贈遠人。」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phan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抓住物體以拉引身體。如:「攀登」、「攀爬」、「攀援」。《說文解字.部》:「攀,引也。」《三國志.卷二八.魏書.王毋丘諸葛鄧鍾傳.鄧艾》:「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又有一座石橋,甚不好走,馬二先生攀藤附葛,走過橋去。」 2. 援引。《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徽宗見了此詞,大悅,不許後人攀例,賜盞與之。」三國魏.曹植〈苦思行〉:「我心何踊躍,思欲攀雲追。」 3. 依附。如:「高攀」。《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有如太后宮車即晏駕,大王尚誰攀乎?」《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其計固望其攀龍麟,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4. 牽連、牽扯。如:「誣攀」、「攀扯」。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他把繃扒吊拷般般用,情節根由細細窮,那其間枯皮朽骨難禁痛,少不得從實攀供。」《三國演義》第一○○回:「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 5.追趕、搭及。南朝梁.江淹〈傷友人賦〉:「文攀淵卿,史類遷固。」唐.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五:「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 6.折、摘。如:「攀折」。唐.李白〈江夏送張丞〉詩:「藉草依流水,攀花贈遠人。」《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讓人婆娑而舞。」 |
|
注音: | ㄆㄢ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攀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