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蟠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ㄩㄢˇㄑㄩㄆㄢˊㄖㄠˋㄖㄨˊ:「ㄌㄨㄥˊㄆㄢˊㄏㄨˇㄐㄩˋ」。
  2. ㄆㄢˊㄊㄠˊ:①ㄧˋㄓㄨㄥˇㄓˊㄨˋㄩㄢˊㄔㄢˇㄩˊㄉㄚˋㄌㄨˋㄉㄧˋㄑㄩㄍㄨㄛˇㄕˊㄧˋㄔㄥㄨㄟˊㄆㄢˊㄊㄠˊ」,ㄔㄥˊㄅㄧㄢˇㄩㄢˊㄒㄧㄥˊㄓㄨㄥㄧㄡˇㄨㄛㄑㄧˊㄨㄟˋㄍㄢㄇㄟˇ。②ㄕㄣˊㄏㄨㄚˋㄓㄨㄥ˙ㄉㄜㄒㄧㄢㄊㄠˊㄔㄨㄢˊㄕㄨㄛㄕㄨˋㄑㄧㄢㄋㄧㄢˊㄐㄧㄝˊㄍㄨㄛˇㄧˊㄘˋ˙ㄌㄜㄎㄜˇㄧˇㄔㄥˊㄒㄧㄢㄉㄜˊㄉㄠˋㄔㄤˊㄕㄥㄅㄨˋㄙˇㄖㄨˊ:「西ㄒㄧㄧㄡˊㄐㄧˋㄓㄨㄥㄑㄧˊㄊㄧㄢㄉㄚˋㄕㄥˋㄈㄨˋㄗㄜˊㄎㄢㄕㄡˇㄊㄧㄢㄊㄧㄥˊ˙ㄉㄜㄆㄢˊㄊㄠˊㄩㄢˊㄑㄩㄝˋㄅㄚˇㄆㄢˊㄊㄠˊㄉㄡㄊㄡ˙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蟠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án
解釋:
  1. 捲曲盤繞。
    【例】龍蟠虎踞
  2. →蟠桃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án
解釋:
[動]
盤伏、盤曲。《文選.左思.蜀都賦》:「潛龍蟠於沮澤,應鳴鼓而興雨。」
[形]
彎曲的、扭曲的。唐.李白〈詠山樽〉詩二首之一:「蟠木不彫飾,且將斤斧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蟲名。色白,形似蠹魚,多生於甕底或牆腳潮溼處,有臭氣。《說文解字.虫部》:「蟠,鼠婦也。」清.段玉裁.注:「〈釋蟲〉曰:『蟠,鼠負。』,『負』又作『婦』。《本艸經》曰:『鼠婦一名負蟠。』郭璞曰:『甕器底蟲。』按,此溼生蟲。今蘇州人所謂『鞵底蟲』也。」《太平廣記.卷二○一.鮮于叔明》:「劍南東川節度鮮于叔明好食臭蟲,時人謂之蟠蟲。每散,令人採拾得三五升,即浮之微熱水中,以抽其氣盡,以酥及五味熬之,卷餅而啖,云其味實佳。」亦稱為「鼠婦」、「負蠜」、「蛜蝛」。

2. 環繞、盤曲。《北史.卷六.齊本紀.高祖神武帝》:「唯見赤蛇蟠床上,乃益驚異。」晉.左思〈蜀都賦〉:「潛龍蟠於沮澤,應鳴鼓而興雨。」宋.黃庭堅〈題子瞻枯木〉詩:「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3. 彎曲、扭曲。晉.左思〈吳都賦〉:「重葩殗葉,輪囷虯蟠。」唐.李白〈詠山樽〉詩二首之一:「蟠木不彫飾,且將斤斧疏。」

4. 形狀盤曲的龍。晉.張載〈羽扇賦〉:「飛蒲氏之脩蟠,榮子余之纖繳。」宋.蘇軾〈次韻陳履常張公龍潭〉:「玄黃雜雨戰,絳青表雙蟠。」

5. 縈繞滿布。《莊子.外篇.刻意》:「精神四達並流,无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化育萬物,不可為象。」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四筆》卷八:「憤氣蟠胸,一瞑不視,伯仁由我而死,即施之常流,尚滋物議,況俞為時局倚賴之人乎?」

注音: ㄆ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蟠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