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課表 - 教育百科
日 | |
課 | |
表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蘇永明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日課表是學校規範學生作息的依據,包括上下學時間、上課時間、任課教師、科目及教室等。學校實施正常教學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教師按課表上課,因為這至少表示所要實施的課程,在形式上已經達成。 日課表與學習成效的關係,受幾個因素的影響。首先是每節課的時間,目前在國小是四十分鐘,然後休息十分鐘;國中以上都是五十分鐘,休息十分鐘。由於上課時間的長短與學生的注意力有關,為求良好的學習成果,每節課的時間若太長或太短,都是一種浪費。在中小學階段,同一個科目很少有連上兩節的,因為分散學習的效果可能較好。可是在大學裡,卻常把同一門課兩節排在一起,主要是因為大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長,此外,還與學科的性質有關。另一個因素,是科目安排的次序,活動性的科目(如體育),不宜排在思考性科目之前,以免學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在時段上也須考慮學生的身心狀態,如體育避免排在第一節課。再就教室或場地的分配而言,有時必須錯開時段,這在場地不足的學校就須大費周章。而在教師方面,每天連續上課的節數不宜太多,必須平均分散,以免過於疲累而影響教學品質。為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上各種因素皆須作適當的安排。 對於實施包班制的國小階段而言,教師應有較大的權限自行決定日課表。可是因為日課表也是掌握學校運作的主要工具,為了課程的實施,即須按日課表上課。因此,日課表中留給教師的自由空間,也就代表了教師自主性的高低。臺灣的中學,規定按日課表上課,有其另一層涵義。由於升學競爭激烈,各校為了提高升學率,特別加強升學科目,因此,常挪用升學不考科目(如童軍、輔導活動等)的教學時間,這就違反了五育均衡的教育目標,唯這種現象仍未消除。 中小學裡,教師必須每天到校,大學也有每週必須到校的天數規定,日課表就成了管制教師出勤的主要手段之一,亦即,排課的天數,常常表示教師必須到校的大數。因此,日課表和老師的請假、調課、補課等,都有密切的關係。 日課表的排定,是學校行政中相當繁雜的事,若加上選修科目、分組及其他限制,考慮的因素就更多,難度亦會更高。因此,如何調配出最具教學效果的日課表,是學校行政的一項重要課題。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日課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