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依附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yī f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ī fù
解釋:
  1. 倚靠、歸屬。
    【例】近來盜匪依附叛軍作亂,若不及時剿滅,必成大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依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ī fù
解釋:
憑依、倚靠、從屬。《三國演義》第二一回:「此人雖係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紅樓夢》第三回:「雨村另有一隻船,帶兩個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依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ttachment
作者: 楊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依附」是一種存在於二個或二個以上個體之間的繫帶(tie);此種繫帶可說是一種心理上的或情感上的聯結,使涉入的個體無論在空間或時間上均與對方密切關聯,且對對方產生一種特別的,且常是具有差別待遇的感覺。迄今為止,大多數學者較為關切的依附關係有兩種:一種是存在子女與父母(尤其是母親)間的依附關係(parental attachment或maternal attachment),另一種是嬰兒期的依附關係(infantile attachment)。
  大體而言,嬰兒成長初期都會對其父母(尤其是母親)產生依附的心理;其最常見的行為表現包括:隨時尋找父母、緊跟父母、在陌生環境中嚎啕大哭、拒絕與父母分開等。不過這種嬰兒對母親的依附心理,事實上並非單方面的,根據心理學者的研究,嬰兒與母親間的依附應說是一種相互的關係,通常是透過母親在嬰兒期間的照顧模式而產生,因此不同的子女養育方式就會造成依附關係的差異,而且要充分了解此種存在於幼兒與母親間的依附關係,就必須從幼兒與母親兩方面同時著手。
  心理學者對於人與人間形成情感依附關係的過程,迄今並未有統一的定論;有些人是從學習理論來探討,有些人是以心理分析理論為依據,有些人(如J. Bowlby)則將依附行為看作是一種個人心理內在控制系統的運作或表現,從性格形成學(ethology)來剖析,認為幼兒的依附對象不僅是其血脈相承的母親而已,而是以其在出生後依賴期間的照顧者(care-givers)為其行為反應的對象。有些學者認為,單從血脈相連或肌膚之親的接觸照顧,來解釋母親與子女間的依附關係是不夠的;尤其由兒童虐待或遺棄的案例來看,由於母親對子女的情感是一種複雜的混合感覺,因此這種母親與子女間依附關係的形成,就與個人生活中的學習過程或經驗,甚至外在環境的文化背景等,均有密切的關聯,可在生命遇到危急時而發展或加強,也可在彼此減少往來或接觸後而減弱或消失。如子女對母親的情感依附會在逐漸長大、慢慢學習離開母親的照顧獨立生活時而減弱。因此母親對子女過分保護而一直不讓其離開身邊時,雖然其情感依附會維持或加強,但無形之中就等於剝奪了子女學習成長的機會。(參見「依附行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依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依附
相似詞 寄託、依賴、依靠 相反詞 獨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