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ù |
解釋:
[名] 1.量詞。計算成束物品的單位。如:「一束鮮花」。 2.聚集成一束的東西。如:「花束」、「光束」。 3.姓。如晉代有束晳。 [動] 1.捆縛、捆紮。如:「以帶束腰」、「束緊」。 2.限制、管制。如:「無拘無束」、「管束」、「約束」、「拘束」。 3.整理、收拾。如:「束裝」。《戰國策.燕策二》:「老婦不知長者之計,乃命公子束車製衣為行具。」宋.陸游〈蜀州大閱〉詩:「曉束戎衣一悵然,五年奔走遍窮邊。」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beam |
日期: | 2003年6月 |
出處: |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光或質點流在空間行進所成的線。一般指光束或電子束。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sok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捆綁、捆紮。如:「以帶束腰」、「束緊」。《說文解字.束部》:「束,縛也。」《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唐.孟郊〈古別曲〉:「行衣未束帶,中腸已先結。」 2. 聚集成小捆之物。如:「花束」、「光束」。《論語.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唐.李白〈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詩:「魯縞如白煙,五縑不成束。」 3. 整理、收拾。如:「束裝」。《戰國策.燕策二》:「老婦不知長者之計,乃命公子束車製衣為行具。」宋.陸游〈蜀州大閱〉詩:「曉束戎衣一悵然,五年奔走遍窮邊。」 4. 限制、管制。如:「無拘無束」、「約束」。唐.元稹〈酬樂天〉詩:「官家事拘束,安得攜手期。願為雲與雨,會合天之垂。」《紅樓夢》第六二回:「這些人因賈母王夫人不在家,沒了管束,便任意取樂,呼三喝四,喊七叫八。」 5. 量詞。計算成束物品之單位。如:「一束鮮花」。《莊子.人間世》:「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鍾與十束薪。」《韓非子.內儲說下》:「衛人有夫妻禱者,而祝曰:『使我無故,得百束布。』」 6. 姓。如晉代有束皙。 |
|
注音: | ㄕㄨ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束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