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桓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ㄆㄢˊㄏㄨㄢˊㄆㄞˊㄏㄨㄞˊㄉㄡˋㄌㄧㄡˊㄖㄨˊ:「ㄊㄚㄈㄤˋㄒㄩㄝˊㄏㄡˋㄗㄨㄥˇㄒㄧˇㄏㄨㄢㄉㄠˋㄕㄨㄐㄩˊㄆㄢˊㄏㄨㄢˊㄧˋㄏㄨㄜˇㄘㄞˊㄏㄨㄟˊㄐㄧ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桓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n
解釋:
  1. →盤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n
解釋:
[名]
1.一種植物。《玉篇.木部》:「桓,桓木,葉似柳,皮黃白色。」
2.《詩經.周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桓〉,講武類禡也。〈桓〉,武志也。」類、禡,皆師祭也。指武王將欲伐殷,治兵祭神,然後克紂。至周公、成王太平之時,詩人追述其事以頌武王之功。桓者,威武之志。言講武之時,軍師皆武,故取桓字名篇。本章三句為:「綏萬邦,婁豐年,天命匪解。」
3.姓。如漢代有桓寬、桓譚。
[動]
參見「盤桓」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