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梅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ㄌㄨㄛˋㄧㄝˋㄑㄧㄠˊㄇㄨˋㄔㄨㄣㄊㄧㄢㄎㄞㄅㄞˊㄙㄜˋㄏㄨㄛˋㄉㄢˋㄏㄨㄥˊㄙㄜˋㄏㄨㄚㄏㄨㄚㄅㄢˋㄧㄡˇㄨˇㄆㄧㄢˋㄍㄨㄛˇㄕˊㄨㄟˊㄑㄧㄡˊㄒㄧㄥˊㄏㄜˊㄍㄨㄛˇㄨㄟˋㄙㄨㄢㄎㄜˇㄕㄥㄕˊㄔㄤˊㄓˋㄔㄥˊㄇㄟˊㄍㄢㄇㄟˊㄐㄧㄡˇㄉㄥˇㄇㄟˊㄏㄨㄚㄨㄟˊㄨㄛˇㄍㄨㄛˊㄍㄨㄛˊㄏㄨ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梅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éi
解釋:
  1.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性耐寒,葉呈卵形,早春開紅或白花,花五瓣。果實亦稱為「梅」,味酸,可食。
    【例】寒梅、踏雪尋梅、望梅止渴 △梅子
  2.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éi
解釋:
[名]
1.植物名。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性耐寒。葉卵形,先端尾狀漸尖,鋸齒緣。早春開花,花單生或二朵聚生,花瓣五片,色紅或白,芳香。核果近球形,外被細毛,味酸,可食。各地均有栽培。
2.姓。宋代有梅堯臣,明代有梅鼎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muê/m̂
又音: muâ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木本植物。性質耐寒,葉成卵形,於春冬之際開花,花瓣五片,紅或白色。果實味道極酸,常做成各種醃漬品。
  2. 梅(~仔)
同義詞: 梅仔、梅花
音讀: muî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Muî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木名,即今之楠木。《說文解字.木部》:「梅,柟也。」清.段玉裁.注:「秦陳之梅,今之楠樹也。」《詩經.秦風.終南》:「終南何有,有條有梅。」《詩經.陳風.墓門》:「墓門有梅,有鴞萃止。」漢.毛亨.傳:「梅,柟也。」

2.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性耐寒,葉卵形,早春開花,花瓣五片,色紅或白。果實味酸,可食。《字彙.木部》:「梅,模杯切,音枚。果名,《爾雅》似杏實酢。」《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宋.朱熹.集傳:「梅,木名,華白,實似杏而酢。」

3. 節候名,或指陰曆五月吹的信風。唐.吳融〈雨夜〉詩:「旅夕那禁雨,梅天已思秋。」清.夏敬觀〈八聲甘州.聽愁霖〉詞:「任皋雷殷地,梅風拂渡,莫掃蠻煙。」

4. 姓。宋代有梅堯臣,明代有梅鼎祚。

注音: ㄇㄟ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梅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梅仔梅花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