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定性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dìng xì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ìng xìng
解釋:
1.固定心性、個性。如:「做事要有定性,不要見異思遷,才會有成就。」
2.穩定心神。《西遊記》第二九回:「國王定性多時,便問:『豬長老、沙長老,是那一位善於降妖?』」
3.測定物質包含的成分和性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定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高強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定性」是朱熹〔近思錄〕載張橫渠問程明道的問題,說性累於外物,不能不動,應該如何做?明道說:所謂定者「動亦定,靜亦定,無將迎,無內外。」意思說定並不是靜止不動的,既然性即理,天下無不定之理,自然也無不定之性。定並非使之不動,更不是不動而後定。順理而動,則動即是定。又說:「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事而無情。故君子之學,莫若擴然大公,物來而順應。」就是依理而言,理也有動靜,人性豈可沒有動靜。「定性」不是只靜止不動,而是動靜合理。「合理」的動即在「定性」的範圍內,「不合理的」動,是因受外物誘惑,汩沒性理,而成了「理以外」的動,是由於性不能定在理上,才稱為性不定。明白的說,性不定是利欲當前,明知其不合理,不應該做,卻把持不住的作了。世人做違反良心或道德,以至違法犯紀的事,就是因為不能定性所致。能定性在於祛除私心私欲,才能廓然大公,情順萬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定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īng-sì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固定的心性、個性、心志。
  2. [[動] ] 固定形狀。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定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定性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