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補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ㄤㄆㄛˋㄌㄧㄝˋㄆㄛˋㄙㄨㄣˇ˙ㄉㄜㄉㄧˋㄈㄤㄒㄧㄡㄏㄠˇㄖㄨˊ:「ㄅㄨˇㄑㄧㄤˊ」、「ㄅㄨˇㄈㄨˊ」、「ㄅㄨˇㄆㄛˋㄨㄤˇ」、「ㄨㄤˊㄧㄤˊㄅㄨˇㄌㄠˊ」」、「ㄌㄧㄢˋㄕˊㄅㄨˇㄊㄧㄢ」。
  2. ㄊㄧㄢㄗㄨˊㄙㄨㄛˇㄑㄩㄝㄕㄠˇ˙ㄉㄜㄖㄨˊ:「ㄅㄨˇㄔㄨㄥ」、「ㄊㄧㄢˊㄅㄨˇ」、「ㄅㄨˇㄗㄨˊ」、「ㄅㄨˇㄧˊ」。
  3. ㄅㄤㄓㄨˋㄖㄨˊ:「ㄅㄨˇㄓㄨˋ」、「ㄅㄨˋㄨˊㄒㄧㄠˇㄅㄨˇ」、「ㄩˊㄕˋㄨˊㄅㄨˇ」。
  4. ㄧㄥˊㄧㄤˇ˙ㄉㄜㄕˊㄆㄧㄣˇㄖㄨˊ:「ㄅㄨˇㄆㄧㄣˇ」、「ㄉㄨㄥㄌㄧㄥˋㄐㄧㄣˋㄅㄨˇ」、「ㄕˊㄑㄩㄢˊㄉㄚˋㄅㄨˇㄊ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補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將破裂、破損的地方修好。
    【例】補衣、縫補、補破網 ◎
  2. 添足所缺少的。
    【例】補充、填補、遞補
  3. 助益、裨益。
    【例】於事無補、不無小補
  4. 補充養分。
    【例】補品、冬令進補、十全大補湯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將破裂、破損的地方修好。如:「補衣」、「補破網」、「亡羊補牢」、「煉石補天」。唐.杜甫〈佳人〉詩:「侍婢賣珠迴,牽蘿補茅屋。」
2.添足所缺少的。如:「補充」、「填補」、「添補」。《國語.越語上》:「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
3.填入空缺的職位、名次等。如:「候補」、「遞補」。《漢書.卷八八.儒林傳.序》:「太常擇民年十八以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老殘遊記》第三回:「玉佐臣要補曹州府了。」
4.助益、裨益。如:「於事無補」、「不無小補」。漢.王充《論衡.自紀》:「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章無補。」
5.補救、彌補。《詩經.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漢.毛亨.傳:「仲山甫補之,善補過也。」漢.鼂錯〈賢良文學對策〉:「救主之失,補主之過,揚主之美,明主之功。」
[名]
1.營養的食品。如:「冬令進補」、「十全大補湯」。
2.姓。如唐代有補珍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ó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修治破損的事物。
  2. [[動] ] 補充有所欠缺的。
  3. [[動] ] 攝取營養以滋補身體。
  4. [[動] ] 補償、彌補。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補添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