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漢斯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ans, Nicholas
作者: 李奉儒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漢斯(1888~1969)出生於俄國,並在維也納大學完成大學教育。漢斯為一位自由的理想主義者,極力反對共產黨及其權威主義,致力倡導社會主義,以作為正義的原則。在當時奧匈帝國的情況中,漢斯對於自由主義的堅持,使他受到牢獄之災達一年之多。俄共革命後,漢斯歸化於英國,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攻得博士學位,後為倫敦大學教育研究所著名的比較教育學教授,直至一九五三年退休。金恩(E. King, 1914~)曾讚譽他是比較教育界最後的偉大學者之一。
  漢斯重要著作包括:一九二九年的[教育政策之原理](The 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Policy),一九三○年的[蘇維埃的教育政策](Educational Policy in Soviet Russia),一九三一年的[俄國教育政策史](History of Russian Educational Policy),一九三八年的[英語國家的教育傳衍](Educational Transition in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一九五一年的[十八世紀教育的新趨勢](New Trends in Education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一九六三年的[蘇聯教育傳統](Russian Tradition in Education),以及一九四九年的[比較教育:教育因素與傳統之研究](Comparative Education: A Study of Educational Factors and Traditions),是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漢斯研究比較教育時,特別重視發展的因素,稱為因素決定論。在其代表作[比較教育]一書中,他自認受康德爾(Isaac Kandel, 1881~1965)歷史研究法的影響與啟示,也受德國的史耐德(Friedrich Schneider, 1881~1974)之影響;他因而主張比較教育研究著重分析影響教育制度的各種因素。漢斯認為比較教育研究步驟首先必須研究各國教育制度的歷史背景,及其與民族性和文化發展間的密切關係;其次則是蒐集各國現行教育制度的資料,並分析影響教育制度和問題的各種因素。他將影響教育發展的各種因素,分為三類:(1)自然因素:種族、語言、地理與經濟等。(2)宗教因素:天主教、英國國教與基督新教等。(3)世俗因素:人文主義、社會主義、民族主義與民主主義等。
  漢斯相當反對蒐集統計資料,因為各國所用統計資料的形式互有不同,且採用的術語、分類方式及資料收集的方式皆不相同。另一方面,漢斯重視的核心概念為「民族性」,認為教育制度為民族性的表現,需自歷史發展的觀點來分析各國不同教育制度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他提出塑造一個理想國家的「教育傳統」五項因素:民族的統一、宗教的統一、語言的統一、領土的完整,以及主權的完整。
  總之,漢斯採取明確的概念形式及清楚的方法架構,整理有關資料,其研究方法頗具綜合性質。霍姆斯(Brian Holmes, 1920~)認為漢斯承襲了康德爾及史耐德傳統的歷史研究法的特色,著重在解釋,且並不以追求解釋外在現象為滿足,而且要探究其原因和潛在的因素;但是,霍姆斯仍不滿意漢斯較偏個人直觀的研究方法,而另提出他的科學研究方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漢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