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源濂 - 教育百科
范 | |
源 | |
濂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井敏珠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范源濂(1876~1927)字靜生,湖南湘陰人;清光緒二年生,民國十六年卒,享年五十二。范氏少孤,從舅讀書,一心向學。戊戌維新時,考入長沙湘撫陳寶箴所創設的時務學堂;但學堂不久即因故停辦,於是范氏與其好友蔡鍔等東渡日本,先入東京大同學校,後轉學至東亞商業學校,最後畢業於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當時赴日留學者日多,因國內新式學校初創,學科與設備等都不周全,無法提供完整的教育、范氏乃與曹汝霖等在東京創辦宏文學院,有速成法政、師範等科,為我國在日本設學府之始。法政規定一年半時間修畢,師範則半年畢業,希望使學生略具法政和教育常識,以應時代的需要。學院中聘有譯員為學生譯述講義,學生可以不必學習日語;一時之間,國內聞風來學者,多達二萬人,盛況空前。 光緒三十年(1904)回國,倡議送女生赴日學習師範,奔走月餘,得十二位女學生響應,遂率之赴日,就學於東京實踐女子學堂,為女子留學之始。隔年,學部議設法政學堂於北京;聘日人主教,而范氏為學部主事,輔佐學務。三十二年,范氏糾合同志創設殖邊學堂,招收學生百餘人,授以蒙藏語及墾殖諸科目,又籌辦優級師範學堂和清華學校。宣統元年(1909),發起「尚志學會」,置會所於北京化石橋,並籌集基金,附設醫院及學校,編譯關於文化及科學書籍。嘗謂:「尚志學會規模雖小,無異中國社會事業之一苗圃。」由此可見其志趣。隔年任學部參事,草擬學制及學校章程,以期全國學堂皆先統制於學部規定之下,然後再謀求教育普及。 民國成立後,范氏先後任教育部次長、教育總長、中華書局編輯部長,致力於教育工作。民國五年(1916)七月,再任教育總長,召開教育行政會議,公布大學分科規程,限制中等學校招生資格。七年春,赴美遊歷,研究教育實況。九年八月,第三次就任教育總長,公布國音字母等。次夏辭職,從事於生物學研究。 民國十一年春,再遊美國,考究鄉村教育。翌年赴英,與有關人士討論運用退還庚子賠款事宜,主張設各種學術研究院、圖書館、補助留學經費,並在外國大學設中國學術講座,以宣揚中國文化。晚年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及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董事、幹事長等職。范氏一生致力於教育工作,不辭辛勞,是我國晚近建樹頗多的一位教育家。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范源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