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袁希濤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井敏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袁希濤(1866~1930)字觀瀾,江蘇寶山人;清同治五年生。弱冠以諸生肄業上海龍門書院,沈潛國故,旁及天文、地理、博物。光緒二十三年(1897),中舉人,赴安慶任經古書院襄校;明年,應江南製造局聘,為廣方言館教授。光緒三十年,與龍門諸子倡議改龍門書院為師範,經派赴日本考察教育;明年,龍門師範學堂成立,袁氏為堂長。其後五年間,先後籌辦復旦公學、太倉州中學,為各校教員或監督,並兼充任江蘇學務處議紳,於寶山各鎮設立小學三十餘所,於學務之籌畫,袁氏都參與其事。
  袁氏欲推廣教育於全國,乃應直隸提學使傅增湘召,任總務科長兼圖書科長。當時宣揚教育者,首推江蘇,而江蘇教育,則推重希濤;三年間,遍歷河北各縣,視察勸學。宣統三年(辛亥)八月,革命軍興,袁氏南歸,與黃炎培共同籌畫江蘇省教育設施事宜。
  民國元年(1912),教育總長蔡元培召為普通司司長,袁氏依據外國教育良規,內審國情,折衷釐訂法令、課程。他認為「師資為教育之本」,所以特別悉心規劃,主張高等師範應歸國立,集中辦理。於是逐年親赴各省視察,勘定校址,解決糾紛,指導籌備,而於北京、南京、武昌三高師,致力尤多。張一 、范源濂、傅增湘相繼任總長,皆引袁氏為次長,前後計達七年之久,任內曾草定全國義務教育計畫,惜未見執行。
  民國初年,北京大學風潮時起,校長多不久於位,袁氏乃建議政府聘蔡元培為校長,延名師教導,勉學生勤學,風氣為之丕變。民國六年(1917),我國對德宣戰,上海同濟醫工學校為法領事封閉,袁氏以次長兼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竭力維持;並派部員沈彭年南下,與各界人士籌商,收回自辦,遷於吳淞。其間購地築舍,慘澹經營,同濟大學之基礎,於焉奠定。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袁氏發起組織歐美教育參觀團,借鏡他邦,以迎合世界潮流。歸來居北京數月,整理筆記,成書數十萬言,於義務教育,論述尤為詳細。是時軍閥恣橫,教育經費屢被挪為軍用,袁氏頗為失望。不久,返回江蘇,當選為江蘇省教育會會長,倡設鄉村師範學校,以為推行義務教育的基礎,期江蘇省能開全國之風氣。又歷赴廣州、雲南、北京、太原等處,出席學制會議、教育聯合會議。凡學制之改革試驗、課程之修訂推行,以及庚子賠款興學之裁議,都參與其事,並發動輿論,蔚成風氣。
  袁氏晚年家居,仍為教育奔走考察指導,不論嚴寒盛暑,從不間斷。民國十九年,勞瘁以終,享年六十有五,士林悼念。綜其一生推行義務教育、倡設鄉村師範學校,是袁氏在民初教育上的最大貢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袁希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