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海鷗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hǎi ōu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ǎi ōu
解釋:
  1. 動物名。鳥綱鷸形目鷗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海洋上空,體色以白色為主,頭、尾、背等呈黑褐色。嘴彎如鉤,趾間有蹼,擅長游泳及飛行。除了以魚、蛤蜊等海中生物為食物外,還會爭食漁民丟棄的食物,因此有海邊的清道夫之稱。
    【例】海鷗飛翔的美姿,與無懼狂風巨浪的毅力,不少作家寫下了讚美歌頌的作品。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海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ǎi ōu
解釋:
動物名。一種海鳥。嘴尖朝下彎曲,捕食魚類,常飛翔於海上,群棲於靠近陸地的島嶼。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海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ew Gull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Larus canus
形態:
體長41~45公分。冬季時頭部會出現明顯的褐色條紋。喙和腳黃色,略帶綠色。第一年的夏季幼鳥翅膀上大部分的褐色會褪去,第二年的夏季開始繁殖之際初級覆羽轉為黑色。
分布:
共4亞種,分布於歐洲、亞洲及美洲,夏季於歐亞大陸北部、阿加斯加等地繁殖,冬季會遷徙至歐洲西部、非洲北部、亞洲南部及美國南部。
生態習性:
冬季時大部分時間於耕地和牧地活動,在安全的河口或內陸大型水域環境的樹上或杆上休息。捕食因人類犁田而驚起的蠕蟲、食用各式腐肉,也會以魚、小型鳥類、卵、幼雛、落葉上的昆蟲幼蟲、水生動物、其他鳥類捕獲的獵物,例如較小型的鷗科鳥類、大量的植物體,包括漿果、根、種子等。很少潛水,和其他鷗科鳥類比起來算是很會游泳的種類;會成群飛越陸地和海洋,常和紅喙鷗混群。冬季時很少發出叫聲,夏季時會發出刺耳的“kyow”鳴聲,攻擊入侵者時則會發出“kik-kik-kik”聲。繁殖時,雄鳥會建立繁殖領域,遇到競爭者時將翅膀向上舉起,作出隨時要攻擊的姿勢;求偶時頭部下垂並發出長鳴,雌鳥接受雄鳥的求偶時不會抵抗,並會向雄鳥乞食。巢築於岩壁、陸岬、海邊,或內陸地區的湖邊、河邊、海拔1,500公尺的凍原和高沼地。每窩於48小時內產下2~3個淡藍色、綠至暗橄欖色的卵,帶有暗褐色斑點。雌、雄鳥輪流從最後一個卵開始孵,孵化期 24~25天;幼雛灰褐色具黑色條紋,約35天離巢。卵和幼雛容易遭狐狸、鼠類的捕食。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科:
鷗科 (Family Lar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海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