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講義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jiǎng y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ng yì
解釋:
  1. 為教學講課所編寫的教材。
    【例】老師自編的講義條理清晰、淺顯易懂,能夠幫助同學掌握學習的重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講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ng yì
解釋:
1.闡釋說明書籍的義理。《南史.卷七.梁武帝本紀下》:「初,帝創同泰寺,至是開大通門以對寺之南門,取反語以協同泰。自是晨夕講義,多由此門。」
2.古時臣子將講授給帝王研習的資料預先撰擬出來,稱為「講義」。宋.邢昺〈孝經注疏序〉:「會合歸趣,一依講說,次第解釋,號之為講義也。」
3.學校教師為學生編輯的講授資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講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講義指教師按照教學要求,編寫供學生學習的教材。如宋代邢昺〔孝經注疏序〕言:「今特翦輯元疏,旁引諸書,分義錯經,會合歸趣,一依講說,次第解釋,號之曰講義。」其實講義最早是佛教聚徒講經的方式,後漸影響儒生說經,如〔南史〕中提到梁武帝創建同泰寺,開大通門面對此寺南門,「自是晨夕講義,多由此門」。可見當時流行登講座講經,口頭講說經典義理的記錄,即稱為講義或講疏,而梁武帝便著有〔周易講義〕及〔中庸講疏〕。宋代朱熹有〔玉山講義〕,係應玉山邑宰司馬邁邀請到縣學講學,由司馬邁加以記錄,並刻成講義一篇傳世。又陸九淵亦著有〔大學春秋講義〕,係記錄他在國子監任職時,前後四次講解〔春秋〕的情形。其後,〔東林講義〕則是明代高攀龍在東林書院會講時的講義。除此之外,人君聽政的餘暇,常令儒臣入侍經筵,分日進講經義,唯恐不能詳盡,都預先撰稿,也稱為講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講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講義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