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月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ㄝˋㄑㄧㄡˊㄖㄨˊ:「ㄇㄧㄥˊㄩㄝˋ」、「ㄩㄝˋㄌㄧㄤˋ」、「ㄩㄝˋㄇㄧㄥˊㄒㄧㄥㄒㄧ」。
  2. ㄇㄟˇ˙ㄍㄜㄩㄝˋㄉㄧㄥˋㄑㄧˊ˙ㄉㄜㄖㄨˊ:「ㄩㄝˋㄎㄢ」、「ㄩㄝˋㄏㄨㄟˋ」、「ㄩㄝˋㄒㄧㄣ」。
  3. ㄩㄢˊ˙ㄉㄜㄒㄧㄥˊㄓㄨㄤˋㄒㄧㄤˋㄩㄝˋㄌㄧㄤˋ˙ㄉㄜㄖㄨˊ:「ㄩㄝˋㄅㄧㄥˇ」、「ㄩㄝˋㄑㄧㄣˊ」。
  4. ㄕˊㄍㄨㄤㄖㄨˊ:「ㄙㄨㄟˋㄩㄝˋ」。
  5.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ㄕˊㄐㄧㄢ˙ㄉㄜㄉㄢㄨㄟˋㄧˋㄋㄧㄢˊㄧㄡˇㄕˊㄦˋ˙ㄍㄜㄩㄝˋㄖㄨˊ:「ㄓㄜˋ˙ㄍㄜㄑㄧˋㄏㄨㄚˋㄢˋㄏㄨㄚ˙ㄌㄜㄕㄨˋㄩㄝˋㄕˊㄐㄧㄢㄘㄞˊㄨㄢˊㄔ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月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è
解釋:
  1. 月亮、月球。
    【例】新月、月光、月暈
  2. 時間單位。是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
  3. 每個月的。
    【例】月會、月刊、月薪
  4. 圓形像月亮的。
    【例】月餅、月琴
  5.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
    【例】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è
解釋:
[名]
1.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2.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3.計時單位,約為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時間。陽曆月為大月31日,小月30日(二月除外),一年有十二個月。陰曆則以月球相位變化週期而制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
4.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5.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1.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列傳.李光弼》:「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2.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ua̍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星名。環繞地球運行的星球,即「月亮」。
  2. [[名] ] 女子名。
音讀: gue̍h/ge̍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月亮、月球。星名。地球的衛星。
  2. [[量] ] 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一個月有三十天左右。
  3. [[形] ] 像月亮的、和月亮有關的。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月亮、月球。如:「新月」、「閉月羞花」。《說文解字.月部》:「月,闕也,太陰之精。」《荀子.天論》:「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2. 月光。南朝宋.謝靈運〈夜發石關亭〉詩:「亭亭曉月映,泠泠朝露滴。」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3. 每月。如:「月刊」。《禮記.中庸》:「日省月試,既廩稱事。」唐.白居易〈王夫子〉詩:「道途雖遠位雖卑,月俸猶堪活妻子。」

4. 形圓似月。如:「月琴」。《新唐書.卷一三六.列傳.李光弼》:「治塹溝,築月城以守。」《老殘遊記》第一八回:「白公將月餅擘開一個交下,叫他驗看。」

5. 量詞。計算時間之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書經.洪範》:「一曰歲,二曰月。」唐.孔穎達.正義:「二曰月,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所以紀一月也。」《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6. 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注音: ㄩ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月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月娘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