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拘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ㄞˇㄅㄨˇㄖㄨˊ:「ㄐㄩㄊㄧˊ」、「ㄐㄩㄌㄧㄡˊ」、「ㄐㄩㄅㄨˇ」、「ㄐㄩㄐㄧㄣˋ」。
  2. ㄩㄝㄕㄨˋㄍㄨˋㄐㄧˋㄖㄨˊ:「拘ㄐㄕㄨˋ」、「ㄅㄨˋㄐㄩㄒㄧㄠˇㄐㄧㄝˊ」、「ㄨˊㄐㄩㄨˊㄕㄨˋ」。
  3. ㄒㄧㄢˋㄓˋㄒㄧㄢˋㄉㄧㄥˋㄖㄨˊ:「ㄒㄧㄥˊㄕˋㄅㄨˋㄐㄩ」、「ㄅㄨˋㄐㄩㄋㄧㄢˊㄌㄧㄥˊ」、「ㄉㄨㄛㄍㄨㄚˇㄅㄨˋㄐㄩ」。
  4. ㄙˇㄅㄢˇㄍㄨˋㄓˊㄖㄨˊ:「ㄐㄩㄋ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拘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逮捕、扣押。
    【例】拘捕、拘留、拘禁
  2. 約束、顧忌。
    【例】不拘小節、無拘無束
  3. 限定、限制。
    【例】不拘年齡、多寡不拘
  4. 死板、固執。
    【例】拘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阻止。《說文解字.句部》:「拘,止也。」清.段玉裁.注:「手句者,以手止之也。」《管子.君臣下》:「此止詐、拘姦、厚國、存身之道也。」
2.逮捕、扣押。如:「拘捕」、「拘押」、「拘禁」。《三國演義》第八七回:「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獲所拘,今受驚諕。」
3.局限、顧忌、受束縛。如:「不拘小節」、「不拘文法」、「無拘無束」。《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唐.韓愈〈師說〉:「不拘於時,學於余。」
4.限定、限制。如:「不拘性別」、「多寡不拘」。
[形]
死板、不活潑。如:「拘泥」、「拘謹」。《漢書.卷三○.藝文志》:「及拘者為之,則牽於禁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ㄐㄩ

1. 阻止、制止。《說文解字.句部》:「拘,止也。」清.段玉裁.注:「手句者,以手止之也。」《管子.君臣下》:「此止詐、拘姦、厚國、存身之道也。」

2. 逮捕、扣押。《三國演義》第八七回:「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獲所拘,今受驚諕。」《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將我打一頓毒棒,拘禁在監。」

3. 局限、顧忌。《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唐.韓愈〈師說〉:「不拘於時,學於余。」《紅樓夢》第四三回:「我想,往年不拘誰作生日,都是各自送各自的禮,這個也俗了,也覺很生分似的。」

4. 死板、僵化。《漢書.卷三○.藝文志》:「及拘者為之,則牽於禁忌。」宋.朱熹〈答陸子靜書〉:「今必如此拘泥,強生分別。」

㈡ㄍㄡ

1. 遮擋、遮掩。《禮記.曲禮上》:「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塵不及長者。」唐.孔穎達.疏:「以一手提帚,又舉一手衣袂以拘障於帚前,且埽且遷,故云:『拘而退。』」

2. 接取。《字彙.手部》:「拘,取也。」《禮記.曲禮上》:「凡僕人之禮,必授人綏。……若僕者降等,則撫僕之手,不然,則自下拘之。」

注音: ㈠ㄐㄩ ㈡ㄍㄡ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拘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