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巴特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utler, Nicholas Murray
作者: 黃玉清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尼可拉斯.巴特勒(1862~1947)是一位美國著名之學術、大學行政、政治的領袖,同時也是哲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出生於紐澤西州的伊麗莎白(Elizabeth, New Jersey),在哥倫比亞大學主修哲學。一八八二年以優異成績獲得學士學位。兩年後,又於相同領域獲頒哲學博士學位。在遊學柏林與巴黎之後,一八八五年應母校之聘,教授哲學課程。一八九○年升為正教授,並成為該校哲學學院首位院長;一九○一年被任命為代理校長,一年後真除,成為第十二任校長,任期一直到一九四五年止。終其一生,他與哥倫比亞大學淵源至深,在該校從事教學與行政工作達六十餘年。哥倫比亞大學在其數十年的領導之下,成為舉世聞名的學府。他在任內設置之專門系所計有新聞、企業管理、牙醫、社會工作、公共衛生、圖書館等。
  巴特勒在提升專門教育學院方面居於重要領導地位。一八八九年設立之「紐約師範學院」(New York College for Teachers),由他擔任院長;四年後,改名為「師範學院」(Teachers College);六年後,學院併入哥倫比亞大學,成為當時頂尖的教育學院。其師資陣容包括大師級學者如杜威(John Dewey)、克伯屈(William H. Kilpatrick)、桑代克(E.L. Thorndike)、魯格(Harold Rugg)、康茲(George Counts)。起先巴特勒攻擊正式教育論,但是後來卻成為所謂「偉大傳統教育論」(the great tradition in education)的代表人物,儼然成為古典人文學者,在進入二十世紀之際,對許多教育、心理、哲學新思潮堅持反對立場。
  巴特勒對全國教育學會(National Educational Association)十人委員會(Committee of Ten)的派任,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一八九四年委員會報告書,反映出巴特勒許多保守的觀點,將美國高中課程,塑造成具備傳統大學預備學程的取向;他在教育方面的另一貢獻,是與哈佛大學校長義律(Charles William Eliot)共同創設大學入學考試董事會(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除了教育工作外,巴特勒曾是共和黨領袖,數度擔任黨代表。一九一二年獲提名為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一九二○年總統提名時,獲得六十九票支持。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期間,接觸眾多世界級人士,許多外國知名之士常是座上客;在國外講演無數次,包括許多歐洲國家國會;並多次擔任總統外交特使。一九二八年他獲得教皇匹爾斯十一世對「凱洛格-布萊安和平法案」(The Kellogg-Briand Peace lact)之支持。三年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擔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Act)總裁達二十餘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巴特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