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玄牝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玄牝是道的別名。玄的本意是形而上、抽象不可見者,牝的本意是雌性動物,老子用玄牝來指稱能生養萬物的形而上之道。〔道德經〕第六章說:「谷神不死,是謂玄牝。」根據河上公的解釋,「谷神」是「浴神」,浴者欲也,欲神不死需取精於玄牝,也就是守生養氣的意思。根據王弼的解釋,「谷」通「穀」,是生養的意思,穀神就是滋養萬物的神祇。不過這解釋似乎牽強。〔列子.天瑞篇〕中曾引用老子「谷神不死」,〔道德經〕第三十九章也有「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的句子。司馬光認為「谷」、「神」二字應分開來讀,中虛曰谷,不測曰神。王弼注解則說:「谷神,谷,中央無,谷也。無形無影,無逆無違,處卑不動,守靜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見其形。」二者皆以「谷」形容道體沖虛,「神」則形容道用變化不測。「谷神」指「道」因應無窮,生養萬物,有如形而上的母體,所以稱之為「玄牝」。
  自然之道先乎天地而生養萬物,如〔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同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就是這個意思。「天下母」就是「玄牝」,兩者都是道的別名。老子以母性比擬形上之道,是萬物之始。似乎與瑞士心理學家容格(C. Jung)所說「母性原型」(archetype of mother)相合。容格根據心理分析的方法,探究人類意識的深層結構是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當其浮現於人類意識之中時,則普遍地呈顯為「原型」。希臘神話中的「大地之母」(Demeter),周易中「為天地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都似乎有類似之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玄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