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赴日教育使節團 - 教育百科
美 | |
國 | |
赴 | |
日 | |
教 | |
育 | |
使 | |
節 | |
團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United States Education Mission to Japan |
作者: | 方珍玲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美國赴日教育使節團,係在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後,由盟軍駐日總司令麥克阿瑟(D. Mac-Arthur)將軍於同年九月間提出邀請,得到美國政府同意而派遣者;團員均由專家學者組成,前後分兩次前往日本考察,並提出報告書,藉以促進日本教育之民主化改革。 第一次教育使節團團員共二十七名,由伊利諾(Illinois)州立大學校長斯多達(George Dinsmore Stoddard)擔任團長,於一九四六年三月五日抵達日本,在駐日大約一個月間,除深入考察、收集資料外,組成師資培育、課程教材教法、教育行政及高等教育等四個委員會,且與盟軍總部擔任教育之將軍、日本教育家委員會及各界代表,充分討論研究,得到協議後,於三月三十日提出報告書,再由盟軍總部於四月七日正式發表。 第一次教育使節團在其報告書上強調,日本應完全清除國家主義、軍國主義及畫一性的教育內容,重新建立適合自由主義、民主政治之教育制度。至其改革建議,則主要包括下列各點: 1.尊重個人之價值與尊嚴,實施以自由、平等、權利、義務等民主理念為基礎之教育。 2.採用「六三三四制」之單軌學制。 3.實施九年一貫義務教育制度。 4.均等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之機會。 5.採行男女同學制。 6.重視個別差異,重編教育內容及革新教學法。 7.新設社會科,其中應包括可使學生認識客觀事實之歷史與地理。 8.重視保健及職業教育。 9.提高師資培育至高等教育機關,並予專業化。 10.擴充成人教育設施。 第二次教育使節團,由吉文斯(W.E. Givens)擔任團長,於一九五○年八月二十七日,帶領團員五名赴日,仍停留大約一個月,以考察檢討第一次教育使節團報告書所建議事項之實施成果,提出報告書,建議有必要進一步改革之事項。具體言之,此次報告書,雖對「六三制」學制之實施、教育委員會之創設、親師會(PTA)之組織化等事項之改革績效,予以肯定,惟仍進一步提出較技術性之改革建議,例如:確立教育財政制度,以為建立地方教育行政之基礎;整備擴充一般大學之教育學院;高等教育之多樣化及其機會之均等化;社會教育指導人員之培育;國語、國字改革之推展等事項。 美國赴日教育使節團所提出之兩次報告書內容,就形式而言,雖僅具建議性,惟由於日本政府在接獲第一次教育使節團報告書後,為能實現其改革建議起見,特在內閣設立「教育刷新委員會」,以司其責,因而在實際上,卻成為日本戰後教育改革之重要藍本。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美國赴日教育使節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