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縕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ㄇㄧˋ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yùnyū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ùn
解釋:
[名]
1.新舊相混的棉絮。《禮記.玉藻》:「纊為繭,縕為袍。」漢.鄭玄.注:「纊,謂今之新綿也;縕,謂今之纊及舊絮也。」
2.亂麻。《漢書.卷四五.蒯通傳》:「(里母)即束縕請火於亡肉家。」唐.顏師古.注:「縕,亂麻也。」
[形]
紛亂。漢.揚雄《法言.孝至》:「齊桓之時縕,而春秋美邵陵,習亂也。」晉.李軌.注:「縕,亂也。」
注音:
漢語拼音: yūn
解釋:
[名]
1.赤黃色。明.張自烈《正字通.糸部》:「縕,赤黃間色也。」
2.參見「絪縕」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ㄩㄣˋ

1. 亂麻。《說文解字.糸部》:「縕,紼也。」段注本《說文解字.糸部》「紼」字:「紼,亂枲也。」《廣韻.去聲.問韻》:「縕,亂麻。」《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里母)即束縕請火於亡肉家。」唐.顏師古.注:「縕,亂麻也。」

2. 紛亂。《玉篇.糸部》:「縕,亂也。」《楚辭.屈原.九章.橘頌》:「紛縕宜脩,姱而不醜兮。」漢.揚雄《法言.孝至》:「齊桓之時縕,而春秋美邵陵,習亂也。」晉.李軌.注:「縕,亂也。」

3. 新舊相混的棉絮。《禮記.玉藻》:「纊為繭,縕為袍。」漢.鄭玄.注:「纊,謂今之新綿也;縕,謂今之纊及舊絮也。」

㈡ㄩㄣ

1. 赤黃色。《集韻.平聲.魂韻》:「縕,赤黃間色。」《禮記.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蔥衡。」漢.鄭玄.注:「縕,赤黃之間色。」

2. 「絪縕」:

⑴ 天地間之元氣。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絪縕相感,霧涌雲蒸。」《紅樓夢》第一○二回:「他便懷裡掏出卦筒來,走到上頭,恭恭敬敬的作了一個揖,手內搖著卦筒,口里念道:『伏以太極兩儀,絪縕交感。』」

⑵ 天地間陰陽二氣交互作用之狀態。《易經.繫辭下》:「天地絪縕,萬物化醇。」晉.左思〈魏都賦〉:「乾坤交泰而絪縕,嘉祥徽顯而豫作。」

⑶ 造化。唐.孟郊〈秋懷〉詩一五首之五:「裊裊一線命,徒言繫絪縕。」

注音: ㈠ㄩㄣˋ ㈡ㄩㄣ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縕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