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結構 - 教育百科
認 | |
知 | |
結 | |
構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ognitive Structure |
作者: | 劉威德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認知結構有二種釋義: 1. 指個人對人、對事、對物或對社會現實的看法;其中包括客觀的事實、主觀的知覺,以及兩者組合而成的概念、理解、觀點與判斷等。換言之,是個人對某一事象的認知結構,也就是他對該事象的認識或經驗。 認知心理學家們視學習為個體對事務經由認識、辨別、理解,從而獲得新知識的歷程。在此歷程中,個體所學到的是思維方式,亦即認知心理學家所謂的認知結構。個體在學習情境中,運用其已有之認知結構去認識、辨別,以至理解各刺激之間的關係,增加自己的經驗,從而改變(擴大或提升)自己的認知結構。 2. 與認知基模同義。按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理論,智能的發展乃是由於認知結構的改變。皮亞傑認為,嬰兒出生不久,即開始主動運用他與生俱來的一些基本行為模式來對環境中的事物做出反應,從而獲取知識。此等以身體感官為基礎的基本行為模式,可視之為個體用以了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每當他遇到某事物時,他就用他的認知結構去核對、去處理。皮亞傑將此種認知結構稱之為基模(schema)。 個體為了保持平衡而有適應的歷程。因適應而使得個體的基模逐漸擴大,其結果是行為上愈來愈表現複雜的變化。按皮亞傑的看法,適應的方式有二,一為同化,一為調適;兩者互補,相輔相成,形成整個認知學習歷程。在同化與調適的過程中,何時同化,何時調適,取決於個人的認知結構。所謂認知結構,意思就是個人已有的經驗。以前述基模的觀念來解釋,也就是認知基模(cognitive schema)。個體在環境中遇到任何事物(學習情境)通常都是先以既有的經驗、觀念、態度以及常用的反應方式去適應、處理、解釋。如此作法等於是以舊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去處理新經驗並適應環境。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認知結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