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人類學 - 教育百科
老 | |
人 | |
人 | |
類 | |
學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lder Anthropology |
作者: | 詹棟樑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對於老人人類學的建立最有貢獻的是德國的教育家布爾諾(Otto Friedrich Bollnow)。 布爾諾認為:老人教育實施以後,就產生了老人教育理論,奠定了老人教育的基礎。於是在一九六二年提出了「老人教育學」(Gerontagogik)這個名詞。 老人教育在一九六○年代,學者開始注意並研究,然後逐漸發展。到一九七○年代達到高峰,把老人教育學視為教育學所要研究的一部分,而且教育人士鑑於老人問題越來越嚴重,在工業社會中問題更多。於是從人類學的觀點來探討老人本身的老化問題,及外界帶給老人的衝擊。 老人教育符合「終身教育」及「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有許多先進國家把老人教育明定在教育政策中(如各國的老人大學教育),把老人教育列入社會福利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中。這種理念肯定國家與社會有義務實施老人的教育與養護,讓老人能愉快地生活,頤養天年。 老人人類學的內容是以老人教育為基礎,也就是透過教育的力量使老人有樂觀與進取的生活,不斷地給老人鼓勵和幫助,才能達到教育的目標。 1.對老人的鼓勵:老人接受教育仍需鼓勵,不斷地給老人鼓勵和幫助,才能達到教育的目標。 2.對老人的幫助:老人在接受教育時仍然需要幫助,因為在各方面的行動都比較遲緩,如不予幫助,其教育效能就會降低,而且教育本來就是發展的幫助。 老人教育是成人教育的延伸,藉老人的時間比較充裕的機會,發揮老人自己的潛能,增進新知,依自己的興趣與需要,追求自己的理想。所以老人教育,不但是老人本身受益問題,而且也是關係到社會福利的關鍵問題。因為老人沒有問題,社會就更能發展,更能達到安和樂利的地步。 老人人類學理論亦強調老人學習,老人學習可以分為下列四種學習: 1.認知的學習:指老人對事物的觀察與體認,以獲得知識與經驗,這種學習是知性的學習,即屬於益智的學習。 2.機動的學習:指老人學習動機的引起,及隨時對老人的學習予以促進,激發老人不斷地學習。 3.有效的學習:指老人的學習也要講求效率,這樣的學習才不會落空,老人因為學習的速度緩慢,所花時間較多,但仍需講求效果。 4.社會的學習:指老人在變遷的社會中學習適應之道,以及老人學習再社會化,不致於使老人成為社會的隱遁者。 以上四方面為老人重要的學習。老人的學習要輔導與幫助。因此,幫助老人達到情緒的平衡,並促使他們作廣泛的溝通,都是老人教育極為重要的課題。 老人人類學近年來的發展重視老人的心理與倫理,並鼓勵老人多與社會接觸,社會亦可利用老人的智慧與經驗,使老人感到有成就感,達到老人人格的和諧。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老人人類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