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汎愛教育運動 - 教育百科
汎 | |
愛 | |
教 | |
育 | |
運 | |
動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hilanthropic Education Movement |
作者: | 王連生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汎愛教育是十八世紀德國教育宣傳家巴斯道(Johann Bernard Basedow, 1723~1790)所倡導;由於巴氏痛惡當時控制德國人生活與教育偏狹思想的門戶之見,所以極力提倡汎愛運動,積極以此理念來促進學校與教育方法的改革,並創設汎愛學校,試圖實現其教育改革的理想。 汎愛教育的主旨,在於教育乃根據自然(according to nature)來實施,本質上是建立在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順應自然的原理上,故汎愛教育運動的思想淵源,亦以盧梭自然主義的哲學與教育為本。巴斯道辦學的理念,是依據自然教育原理,注重順應自然的教育方式。汎愛學校的一切教育措施,都合乎自然的原則,以學生的服裝儀容為例,要求學生不化妝打扮,也不燙頭髮,亦不穿鑲金的服飾,女生尤不可穿有藤圈的裙襬,而需著簡單活潑的服裝。 汎愛教育運動以巴斯道於一七七四年創辦汎愛學校為起點,至汎愛學校於一七九三年關閉之後,繼由巴氏的得力助手如康培(J.H. Campe)和沙茲曼(C.G. Salzmann)等,及其他新教育的熱心之士,一本對汎愛運動熱烈響應與全力支持的初衷,熱情的持續推展,使此教育運動的發展,並不因巴氏個人的失敗而告停擺;尤其於汎愛學校的情況越來越糟之時,幸而獲得當時菲特烈大帝的得力大臣公共教育部長查德利茨(Baron von Zedlitz)的同情與激賞,將汎愛主義精神擴及於國民教育的改革,一方面策進古典學校(classic school)的改組,另一方面推動大學教育的研究,尤以後者的成就,對汎愛教育運動的持續延伸,對德國教育改革,以及促進教育國家化的影響與貢獻甚大。查氏宏揚汎愛教育精神,贊助推動大學教育研究的重要建樹有二:(1)一七七九年於哈勒(Halle)設置第一個教育學講座,由巴斯道的得意弟子特拉普(E.Ch. Trapp)出任講座,以介述汎愛教育學說為重心;(2)創設教育學院,專以汎愛主義的方法,培養汎愛內涵與精神的師資。 汎愛教育運動的評價方面,汎愛學校終因巴斯道的個性怪異,性情乖張,態度粗野,又自大好辯,不能善待同事,終告失敗,但其注重師資培育,主張學校應從宗教教派的束縛中釋放出來,對學校和教育制度的全面改革的推展,助益很多。從汎愛學校關閉之後,繼起推動新學校及新教學法所展現的成效,反映出汎愛主義的真正價值及其對初等學校教育改革的有力影響,足見其對當時學校實際改進的貢獻。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