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與人樂樂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雪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與人樂樂」讀如與人樂(ㄩㄝˋ)樂(ㄌㄜˋ),前一樂字指音樂,後一樂字指快樂,出於〔孟子.梁惠王下〕;原文是: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由古之樂也。」(王)曰:「可得聞與?」(孟子)曰:「獨樂(ㄩㄝˋ)樂(ㄌㄜˋ),與人樂(ㄩㄝˋ)樂(ㄌㄜˋ),孰樂(ㄌㄜˋ)?」(王)曰:「不若與人。」(孟子)曰:「與少樂(ㄩㄝˋ)樂(ㄌㄜˋ),與眾樂(ㄩㄝˋ)樂(ㄌㄜˋ),孰樂(ㄌㄜˋ)?」(王)曰:「不若與眾。」(孟子)曰:「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與人樂樂乙辭,原來是齊國大夫莊暴對於齊宣王自謂愛好音樂乙事請教孟子,孟子對此表示讚許。等到晉見齊宣王時,就趁著詢問宣王愛好音樂之事,申述君王應該與民同樂的道理。
  宣王一聽到孟子的詢問,知道自己在人民窮苦、國家財政困難的時候,愛好世俗流行的音樂,覺得有些慚愧。孟子馬上安慰宣王說,古樂、今樂沒有什麼不同,只要君王喜歡音樂,國家就可以太平。不過為國君者,不可獨自享樂,而置百姓於不顧。於是問宣王:「獨自欣賞音樂快樂,還是和別人共同欣賞音樂快樂?」宣王回答:「當然是和別人共同欣賞快樂。」孟子接著又問:「和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還是和多數人共同欣賞快樂?」宣王也認為和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
  孟子由此引申,君王如果能將這種喜好音樂的心,以及跟別人共同享受快樂的意旨,推而廣之,使人民與君王共同感到快樂,就能從音樂中得到真正的快樂。比如國人聽到王宮中的音樂時,若愁眉苦臉的說,君王如此快樂,我們父子兄弟卻因戰爭而死亡相繼,人民會快樂嗎?反過來,在人民聽到王宮音樂的聲音時,互相轉告說:我們國君一定健康快樂,所以才有樂音傳出來。前者是君王樂而百姓並不樂,因為國君並未替百姓著想,百姓生活在困苦中,自然不會快樂。後者顯然是人民過著安樂的生活,對國君感戴,希望君王健康,所以才聽到君王享受音樂,也跟著快樂。這就是與民同樂的旨趣,唯有如此,才能稱王於天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與人樂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