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孤詣苦心 - 教育百科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釋義:
即「苦心孤詣」。見「苦心孤詣」條。01.清.譚嗣同《譚嗣同全集.書簡.致劉淞芙》:「惟覺足下行數千里,費數千金,孤詣苦心,不計甘苦,在寒士中可謂絕無僅有,總期事必有成,乃不負耳。」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苦心孤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苦心孤詣」的「苦心」,最早見於古詩十九首中的〈東城高且長〉:「〈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詩中的〈晨風〉見於《詩經》,是描述婦人思念丈夫久出不歸的詩。詩中「鴥(ㄩˋ)彼晨風,鬱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句,婦人藉行蹤飄忽的晨風,仍然會回到樹林之中,反問遠行的夫君為何不肯回來,隱含了對現實生活的苦悶,有勞苦憂心的意思。屈復(西元1668∼1744?),清陝西蒲城人,字見心,號悔翁,晚號金粟道人。朝隆元年舉博學鴻詞,不就。沈德潛謂其不屈節,是有守之士。二十七歲出遊,行遍南北,自稱「七十有七齡,半百在行旅」。熟悉古今興亡之事,詩作多緬懷往事。著有《弱水集》。在〈論詩絕句〉中,屈復自述其創作理念,他認為自三代以後,文人都喜好美名,彼此互相輕視,而各個朝代均有傑出的人才,就像春天的繁花既多又燦爛。又自謙自己雖然像野花一樣沒什麼才華,但仍費盡心力,從事創作,希望達到別人所達不到的境界,亦不敢跟隨流俗,任意輕視宋元的詩人。後來「苦心孤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費盡心思,專心研究,達到他人所達不到的境地。
典源:
此處所列為「苦心孤詣」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屈復〈論詩絕句〉二四首之一三(據清.平步青《霞外攟屑.卷八下》引)三代而還盡好名,文人自古善相輕。鍾譚死後虞山出,從此前賢畏後生。萬紫千紅粲以繁,野花結子也堪餐。苦將心力成孤詣(1),不敢隨風薄(2)宋元。

〔注解〕 (1) 孤詣:獨到之處。詣,音|ˋ,指學業、技藝等所達到的境界。 (2) 薄:鄙視,輕視。
書證:
01.清.譚嗣同《譚嗣同全集.書簡.致劉淞芙》:「惟覺足下行數千里,費數千金,孤詣苦心,不計甘苦,在寒士中可謂絕無僅有,總期事必有成,乃不負耳。」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孤詣苦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