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葉派 - 教育百科
十 | |
葉 | |
派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hiites |
作者: | 買德麟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十葉派阿拉伯文(Shi'ah)原義為「黨人」、「派別」,是回教第二大教派,該派是由第四任哈里發阿里的追隨者在教內政爭中逐步發展而成,故又稱「阿里派」。其主要主張為:(1)信奉伊瑪目教義:將政教合一的領袖稱作伊瑪目,並認為伊瑪目代表真主意旨,具有先知(穆罕默德)親傳的超凡神性,是真主與人間的橋樑,不會犯錯,不承認正統哈里發時期的前三任哈里發,以及伍麥葉及阿巴斯二王朝各哈里發的合法性,堅持「隱遁的伊瑪目」(Hidden Imam)和「馬赫迪」(Mahdi救世主)學說,認為最後一位伊瑪目不會死,只是暫時隱遁起來,世界末日時將以救世主身分重返於世,主持正義。由於該派的幾位伊瑪目均為政敵所害,被視為以身殉教的先烈,故十分崇敬他們的陵墓,常去悼祭。(2)主張[古蘭經]隱義說:認為[古蘭經]有表義和隱義之分,一般人只能了解表義;只有伊瑪目才能理解其隱義,因此[古蘭經]的詮釋權應屬真主任命的歷代伊瑪目,其中特別強調第一代伊瑪目的權威性。(3)允許採用「塔基亞」(Tagiya)原則:即允許該派信徒在遇到無法抗拒的危險時,可隱瞞自己的信仰,以免遭迫害而作無謂的犧牲。(4)否認遜尼派所輯[聖訓]的權威性:遵奉自己編輯的[四聖書](均係阿拉伯文本,成於1932~1055年之間),並准許實行臨時婚姻制(Muta'a)。 由於該派內部主張分歧,相繼分化出凱薩尼派(Kais ániya)、載德派(Zaidis)、伊斯瑪儀派(Ismá 'iliya)、十二伊瑪目派(The Twelvers)等及許多支系,其中以十二伊瑪目派影響最大。 現今十葉派人口多分布於伊朗、伊拉克、葉門、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阿拉伯半島東部地區及中亞一帶。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十葉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