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熨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ㄌㄧˋㄩㄥˋㄩㄣˋㄉㄡˇㄉㄥˇㄑㄧˋㄐㄩˋㄐㄧㄝˋㄖㄜˋㄌㄧˋㄅㄚˇㄨˋㄓˇㄓㄤㄉㄥˇㄓㄡˋㄓㄜˊㄋㄧㄡˇㄑㄩ˙ㄉㄜㄅㄨˋㄈㄣˋㄧㄚㄆㄧㄥˊㄖㄨˊ:「ㄓㄜˋㄐㄧㄢˋㄐㄧㄡˋㄔㄣˋㄕㄢㄩㄣˋㄍㄨㄛˋㄏㄡˋㄊㄧㄥˇㄓˊㄖㄨˊㄒㄧㄣ。」

注音:
解釋:

ㄩˋㄊㄧㄝㄊㄨㄛˇㄊㄧㄝㄕㄨㄕˋㄖㄨˊ:「ㄓㄜˋㄐㄧㄢˋㄈㄨˊㄌㄧㄠˋ˙ㄗㄅㄨˊㄘㄨㄛˋ穿ㄔㄨㄢㄑㄧˇㄌㄞˊㄏㄣˇㄩˋㄊㄧㄝ。」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ùn
解釋:
  1. 利用熨斗等器具,藉熱力把衣物紙張等皺摺扭曲的部分壓平。
    【例】這件舊襯衫熨過之後,挺直如新。 ◎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熨貼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ùn
解釋:
[動]
1.藉熱力把衣物壓平。如:「熨衣服」。唐.王建〈宮詞〉一○○首之三六:「每夜停燈熨御衣,銀薰籠底火霏霏。」
2.緊靠著、緊貼著。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五三齣:「我為他偎熨的體酥融,我為他洗發的神清瑩。」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熨貼」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u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藉熱力把衣物壓平。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ㄩㄣˋ

1.藉熱力把衣物壓平。如:「熨燙」。《說文解字》作「尉」。《說文解字.火部》:「尉,从上案下也。」《集韻.入聲.迄韻》:「熨,持火展繒也。」唐.王建〈宮詞〉一百首之三六:「每夜停燈熨御衣,銀薰籠底火霏霏。」唐.白居易〈春早秋初因時即事兼寄浙東李侍郎〉詩:「理曲管弦聞後院,熨衣燈火映深房。」

2.火斗、熨斗。《集韻.入聲.迄韻》:「熨,一曰火斗。」

3.緊貼使身體變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五三齣:「我為他偎熨的體酥融,我為他洗發的神清瑩。」

㈡ㄩˋ

「熨貼」:妥貼舒適。宋.范成大〈范村雪後〉詩:「熨貼愁眉展,勾般笑口開。」

㈢ㄨㄟˋ

一種中醫療法。以藥物或溫熱之物外敷於患處,祛寒活血。《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扁鵲》:「(扁鵲)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唐.司馬貞.索隱:「言五分之熨者,謂熨之令溫暖之氣入五分也。」《宋史.卷四○六.列傳.許奕》:「自念本非衰病,初染微痾。當湯熨可去之時,臣以疾而為諱;及鍼石已窮之後,醫束手而莫圖。」

注音: ㈠ㄩㄣˋ ㈡ㄩˋ ㈢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熨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