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蘇聯列寧國家圖書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enin State Library of the U.S.S.R.
作者: 林巧敏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列寧國家圖書館創立於1862年,位於克里姆林宮附近一座18世紀古建築中,原名為莫斯科與魯米揚則夫博物館附屬圖書館(Library of the Moscow Public Museum and Rumiantsev Museum),館藏則以魯米揚則夫伯爵生前收集的一批豐富藏書和古代手稿為基礎。此後藉著呈繳制度及莫斯科當地學者與私人的捐贈,使得館藏量不斷擴增。
  1924年該館改名為列寧圖書館,復於1925年改制為列寧國家圖書館,開始肩負國家圖書館的任務。1925至1941年是列寧國家圖書館的發展期,館藏量由原先的3,800,000冊(件)增至10,000,000冊(件),館員人數由1925年的305人,增至1941年的1,300多人。1930年代中期,由於原館舍不敷使用,遂在舊館旁增建新館,興建工程一度因1941年至1945年蘇聯與納粹德國交戰而告中斷,最後終於在1957年興建完成。
  1985年曾一度展開館舍修建工作,另一設在莫斯科市中心的新館亦開始興建。此館為現代化設備,在落成啟用後可將蘇聯圖書館事業帶入另一嶄新階段。
  列寧國家圖書館的組織龐大,主要的業務單位可歸納為6大部門:
   (一)管理部門:包括館長、副館長及其他委員會等組織,以及人事、財政、人員訓練等機構。
   (二)科技與圖書館部門:其下分置4組。
1.館藏及資訊檢索組:負責資料的徵集、典藏、國際圖書交換與贈送、目錄維護、分類及主題的製定、資訊檢索系統的管理。2.讀者服務組:包括名人檔案室、善本書室、軍方文獻陳列室、學位論文閱覽室等。3.書目資訊組:編製國家推薦書目、統合國家書目的發展問題。4.研究發展組:推動圖書館學及書目資訊的研究、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及其他相關資訊處理技術的發展。(三)電腦中心:統攝管理電腦作業相關事項。   (四)技術部門:掌理技術性事務。
   (五)縮影資訊發展部門:負責縮影資料的製作、管理與維護。
   (六)總務部門:包括館舍維護、各項供應品的購置等。
  該館除了提供完善的圖書館服務外,也成為重要的出版機構,每年出版圖書約370種,其中包括圖書館學的叢刊,如:〔蘇聯圖書館學〕(Soviet Librarianship)、〔國外圖書館學與目錄〕(Librarianship and Bibliography Abroad)等。
  該館的館藏迄1991年止,已達247種語文,36,000,000冊圖書期刊。其中25,000,000冊的本國出版品,包含蘇聯境內各種族的91種語文著作。外國出版品則以社會主義國家,以及美、英、法等國出版品收藏較豐。館藏中較具特色的收藏,包括:(1)11至19世紀的手寫史書、醫藥書、藥譜等;(2)700位蘇聯史上傑出歷史人物、革命家、共黨領袖的個人檔案;(3)早期以斯拉夫語印行的書籍、以持殊質料印製的古籍等;(4)有關共產革命運動、俄羅斯與歐洲大眾思想方面的革命史料。
  列寧國家圖書館是蘇聯意識型態、文化、教育、科學等領域的資訊中心,也是蘇聯圖書館學、目錄學及出版史的主要研究機構。集多重任務於一身的列寧國家圖書館,對內推動全國圖書館合作研究計畫,並有系統的舉辦各型會議,對外積極參與各項國際性圖書館組織與活動,使蘇聯圖書館事業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蘇聯列寧國家圖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