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蠟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ㄡˊㄉㄨㄥˋㄓˊㄨˋㄏㄨㄛˋㄎㄨㄤˋㄨˋㄉㄥˇㄙㄨㄛˇㄔㄢˇㄕㄥ˙ㄉㄜㄧㄡˊㄅㄨˋㄖㄨㄥˊㄩˊㄕㄨㄟˇㄧㄡˇㄎㄜˇㄙㄨˋㄒㄧㄥˋㄔㄤˊㄨㄣㄕˊㄔㄥˊㄒㄧㄢˋㄍㄨˋㄊㄞˋㄖㄨˊ:「ㄕˊㄌㄚˋ」、「ㄈㄥㄌㄚˋ」。
  2. ㄏㄢˊㄌㄚˋㄓˋㄔㄥˊ˙ㄉㄜㄨˋㄆㄧㄣˇㄖㄨˊ:「ㄌㄚˋㄒㄧㄤˋ」、「ㄌㄚˋㄅㄧˇ」。
  3. ㄌㄚˋㄓㄨˊㄧˇㄌㄚˋㄏㄨㄛˋㄑㄧˊㄊㄚㄧㄡˊㄓˋㄔㄥˊ˙ㄉㄜㄓㄠˋㄇㄧㄥˊㄩㄥˋㄐㄩˋㄖㄨˊ:「ㄊㄧㄥˊㄉㄧㄢˋ˙ㄌㄜㄎㄨㄞˋㄓㄠˇㄌㄚˋㄓㄨˊ!」
  4. ㄌㄚˋㄇㄟˊㄌㄨㄛˋㄧㄝˋㄍㄨㄢˋㄇㄨˋㄍㄠㄦˋㄓˋㄙˋㄍㄨㄥㄔˇㄉㄨㄥㄊㄧㄢㄎㄞㄏㄨㄚㄙㄜˋㄏㄨㄤˊㄒㄧㄤˋㄌㄚˋㄕˋㄉㄚˋㄌㄨˋㄉㄧˋㄑㄩㄊㄜˋㄧㄡˇ˙ㄉㄜㄓˊㄨˋ
  5. ㄨㄟˋㄊㄨㄥˊㄐㄩㄝˊㄌㄚˋㄨㄟˋㄉㄠˋㄒㄧㄤˋㄕˋㄌㄚˋㄅㄧˇㄩˋㄉㄢˋㄖㄢˊㄨˊㄨㄟˋㄖㄨˊ:「ㄓㄜˋㄉㄨㄣˋㄈㄢˋㄌㄞˊㄓㄣㄕˋㄨㄟˋㄊㄨㄥˊㄐㄩㄝˊㄌ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蠟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動、植物或礦物所分泌的油質,不溶於水,易熔化,具可塑性,可用來防水或製作蠟燭。
    【例】蜂蠟、石蠟
  2. 蠟燭的簡稱。
    【例】蠟燈
  3. 含蠟製成的物品。
    【例】蠟像、蠟紙、蠟筆
  4. 淡黃似蠟的顏色。
    【例】蠟梅、蠟櫻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動、植物或礦物所分泌的油質,不溶於水,易熔化,具可塑性,可用來防水或製作蠟燭。如:「蜂蠟」、「石蠟」。
2.蠟燭。唐.皮日休〈春夕酒醒〉詩:「夜半醒來紅蠟短,一枝寒淚作珊瑚。」
[動]
以蠟塗抹。《晉書.卷四九.阮籍傳》:「或有詣阮,正見自蠟屐,因自歎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唐.劉禹錫〈送僧仲剬東遊兼寄呈靈澈上人〉詩:「講罷同尋相鶴經,閒來共蠟登山屐。」
[形]
淡黃似蠟的顏色。如:「蠟梅」、「蠟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動物、植物或礦物所分泌的油質,易熔化,具可塑性,能用來防水或製作蠟燭。
音讀: la̍p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動、植物或礦物所分離出之油質,不溶於水,易熔化,具可塑性,可用以防水或製作蠟燭。如:「蜂蠟」、「白蠟」、「石蠟」。宋.陸游〈訴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詞:「蠟封夜半傳檄,馳騎諭幽并。」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九.蟲部.蜜臘》:「取蜜後煉過,濾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黃者,俗名黃蠟。」

2. 用蠟做成可以照明的物品。如:蠟燭。唐.皮日休〈春夕酒醒〉詩:「夜半醒來紅蠟短,一枝寒淚作珊瑚。」唐.李商隱〈無題〉詩二首之一:「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3. 以蠟塗抹。《晉書.卷四九.列傳.阮籍》:「或有詣阮,正見自蠟屐,因自歎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唐.劉禹錫〈送僧仲剬東遊兼寄呈靈澈上人〉詩:「講罷同尋《相鶴經》,閒來共蠟登山屐。」

4. 淡黃似蠟之色。如:「蠟梅」、「蠟櫻」。宋.范成大《梅譜》:「蠟梅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蠟梅。」

注音: ㄌ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蠟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