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實驗表現測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aboratory Performance Test
作者: 楊坤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實驗表現測驗是指由科學教師設計問題或作業,並提供所需之儀器與材料,由學生個人或小組進行實驗操作,以完成作業或解決問題的測驗方式,亦稱為「實作測驗」。
  由於當前探究取向的科學教育目標,強調科學過程與高層認知技能的培養,實驗活動的經驗因而被視為是科學學習過程的核心。實驗室的經驗最特別之處在於經由實驗室學習的經驗可同時獲得知識與技能,也可同時習得命題性與程序性兩種知識。實驗室可提供學生直接經驗實驗過程的機會,而有助於發展其心智與動作的技能,同時這些經驗對學習者的知識之獲得與態度之發展亦有所助益。因此,實驗作業評量的內容通常涵括認知、技能與情意三個領域。
  以往國外行之有年的實驗作業評測,其項目大致包括:規劃和設計實驗、實驗作業、資料的分析和結果的詮釋與應用等四項。通常第一、三、四項多以紙筆測驗的方式行之,而第二項則多採實作評測的方式。具體言之,評測實驗表現的內容一般均含有如下各項:
  1.使用符號表徵(例如:繪圖、寫出化學符號或公式、閱讀或製作圖等表);
  2.使用儀器和測量工具;
  3.觀察與紀錄;
  4.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實驗;
  5.克服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
  6.結果的詮釋和應用。
  於實施科學實驗表現測驗時,教師可以採用下列幾種方式:
  1.由科學教師以系統的觀察和紀錄進行持續性的測驗。
  2.以實驗室的經驗作為評量學生的實驗報告之參考。
  3.以配合實驗室的經驗以及與實驗室相關的議題為內容來進行測驗。
  4.實施實作評測。
  實驗表現測驗近來已成為英、美等國中小學常用的一種學習評量方式。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dvancement of Science, 簡稱AAAS)所發展之2061科學教育計畫(Project 2061)的課程理念中,實驗表現測驗即為其所建議採行的一種適當的學習成就評量策略。由於科學探究技能無法由傳統之選擇題式的紙筆測驗或單從學生的實驗報告測知,因此,以實驗表現測驗來評測學生在科學探究技能方面的學習成就,不失為一個較為理想的方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實驗表現測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