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直覺說(美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崔光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西方美學中提出直覺觀念的有法國生命哲學家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義大利精神哲學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 1866~1952)和愛爾蘭小說家卡萊(Joyce Cary, 1888~1957),而其中又以克羅齊的直覺說體系最為完整。
  在克羅齊的學說中,他根據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傳統,將人類精神活動區分為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包括直覺與理智的認識兩類,直覺的認識需要敏銳的感受力,以掌握事物的特殊性,代表性的學問是美學;理智的認識需要分析和抽象思考力,以明瞭事物的普遍性,代表性的學問是邏輯學。而在上述人類精神的分類之中,知是行的基礎,特殊是普遍的基礎,因此直覺就成為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是獨立而無所依賴的能力,它包含最原始、最基本、最純粹的精神內涵。由此推論,以直覺為根本的美學,就成為人類一切學術的基礎。又由於克羅齊繼承唯心論哲學,他認為直覺是始於內心,而又成於內心,自始至終是內心的創造物,也就成為一切藝術問題的關鍵。
  克羅齊解釋藝術中的表現、創作、欣賞、批評,皆以直覺為依歸。
  1.直覺即表現:藝術的表現通常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內在的創作靈感和思想、感情的內涵(直覺),另一是外現的過程和結果,也就是「藝術品」。但克羅齊認為表現最重要的在於原創性的直覺,至於藝術品只是直覺的物質記號,是靈感的備忘錄。
  2.直覺即創作:克羅齊以為世間並不存在現成的美,一切美皆出於人心的創造。由於自然狀態是零亂的,稍縱即逝的,只有直覺力能將各種雜亂的印象融合成一個形式完整的整體。因此藝術家原創性的關鍵就在於豐富而獨特的直覺力。
  3.直覺即欣賞:克羅齊認為欣賞並非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再創作。藝術創作的目的若在溝通心靈,則這世界上光有藝術家的創作,藝術尚未完成,還必須有欣賞者為「共同作者」(co-author)。而真正的欣賞是「再造藝術家的直覺」,如欲欣賞藝術品,欣賞者必先具備與藝術家相同的偉大心靈。
  4.直覺即批評:克羅齊認為,要想成為藝術批評家,先要成為真正的欣賞家,也就是與藝術家的原創直覺合而為一,如此批評方能中肯,而避免扭曲與誤解。
  克羅齊的直覺說,特別彰顯出精神內涵與心靈活動在藝術中的重要性,可給美育實施提供良好的基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直覺說(美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