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弘景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áo hóng jǐng |
解釋:
人名。(西元452~536)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隸,好道術;齊高帝時,為諸王侍讀,梁時隱於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武帝時,禮聘不出,然朝廷大事,無不諮詢,時稱為「山中宰相」;卒贈大中大夫,諡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註一書,是將本草經依藥性與種屬重新整理而成。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陶弘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李豐楙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陶弘景(456~536)為南朝齊、梁時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諡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出身於南朝士族;自少聰慧,操行異於常人。十歲讀〔神仙傳〕,有養生之志;十五歲作〔尋山志〕,傾慕隱逸的生活。二十歲時齊高帝引為諸王侍讀,後拜左衛殿中將軍。三十歲左右,拜東陽道士孫游岳為師,受符圖、經法、誥訣,遂遍游名山,尋訪仙藥真經。南齊永明六年(488),在茅山得到楊羲、許謐手書真跡。永明八年東行,拜謁各地居士和法師,歷時二百餘日,尋得真人遺蹟十餘卷。永明十年(492),辭去朝廷食祿,隱居句容句曲山(今江蘇茅山),傳上清大洞經籙,開道教茅山宗,成為上清派的實際創始人。梁武帝即位後,曾多次派使者禮聘,他堅不出山。朝廷每有大事,常往諮詢,平時書信往來頻繁,當時人稱為「山中宰相」。陶弘景繼承老莊哲理和葛洪的仙學思想,揉合道、佛二教的觀念,主張道、儒、釋三教合流,認為 「百法紛湊,無越三教之境」。他曾去H縣(今浙江寧波)阿育王塔受佛戒。在茅山道觀中,建有佛、道二堂,隔日輪番朝禮,佛、道雙修。他繼陸修靜之後,進一步整理道教經書,頗有貢獻。曾撰成〔真靈位業圖〕,排列天神、地祇、人鬼以及群仙眾真成為等級森嚴的神仙世界,「雖同號真人,真品乃有數,具且仙人,仙亦有等級千億」。又曾整理〔神農本草經〕,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的新藥,編成〔本草經集注〕七卷,共記載有藥物七百餘種(原書已伕,現在僅存敦煌殘本)。首創以玉石、蟲、獸、果菜、米實分類,成為隋唐以後本草學的藍本。此外,並通曉天文曆算、山川地理、方圖物產等。他所撰寫的著作極多,還有〔真誥〕、〔登真隱訣〕、〔養性延命錄〕、〔集金丹黃白方〕、〔藥總訣〕、〔華陽陶隱居集〕等。此外,他又能書善畫,通琴棋醫術。書法工於草隸,其畫清真。據傳書畫作品有〔二牛圖〕、〔山居圖〕、〔瘞鶴鳴〕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陶弘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