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運軌 - 教育百科
戴 | |
運 | |
軌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林萬義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戴運軌(1899~1982),字仲甫。浙江省奉化縣人。幼年曾先後就讀奉化縣龍津、錦溪小學,文聚堂高等小學。畢業後,考入寧波府中學(後更名浙江省立第四中學)。一九一七年夏畢業;獲得浙江省公費補助前往日本留學,考取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理化系。五年後畢業。復考入東京帝國大學物理學科。一九二六年畢業。次年年初歸國,先任教於國立北京師範大學。一九二八年夏南返,任教於南京國立中央大學。一九三二年轉任教於私立金陵大學。七七事變,對日軍興,金陵大學於是年十一月底西遷,戴氏隨校遷到成都,同時在四川大學及空軍參謀學校兼課,主講物理學。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戰勝利。次年三月,直接由成都飛臺北,奉命接收臺灣日本帝國大學,接任國立臺灣大學教授兼教務長,並代理校長;八月,臺大校長陸志鴻到任。同月,在臺大設立物理系,戴氏兼系主任。一九四八年五月,成立臺灣第一個原子核研究室。八月,辭臺大教務長之兼職。一九五四年,任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常務委員。一九五五年七月,任第一屆國際原子能和平會議我國代表團顧問;八月,國立清華大學在臺復校,任復校委員。次年夏,協助清大籌設「原子科學研究所」。一九五八年六月,中國物理學會成立,任理事長(至1975年);同年,出席第二屆國際原子能和平會議我國代表團團員。 一九六一年元月,國立中央大學籌備復校,任籌備委員。次年七月,辭臺大物理系主任兼職,專任教授。同月,接任中大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一九六六年十月,應聘為中華學術院哲士。一九六八年五月,國立中央大學奉准恢復大學部,校名暫稱「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先設物理學系、大氣物理學系,戴氏任院長。中大理學院在幾年內,陸續增設化學工程系、中國語文學系、外文系等。國立中央大學終於形成具相當規模的綜合性大學,而於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由「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戴氏則於一九七三年五月,自中大理學院院長退休,應聘為私立文化學院理學部主任兼科技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一九八二年三月,病逝,享壽八十五歲。 戴氏在抗戰期間,及來臺之後,皆在領導各方從事物理學研究,並獲致很顯著成效,遂被尊稱為物理學界之祭酒,輿論譽為科學人才的播種者,確是名副其實。他曾任中央研究院評議員。主要著作計有:[大學普通物理學]、[八十回憶錄];並與魏嵒壽合譯[太空世界]、[原子能的和平用途]。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戴運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