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橛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ㄇㄨˋ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jué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ㄒㄧㄠˇㄇㄨˋㄓㄨㄤㄉㄨㄢˇㄇㄨˋ˙ㄊㄡㄖㄨˊ:「ㄇㄨˋ˙ㄊㄡㄐㄩㄝˊ˙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橛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ué
解釋:
[名]
1.小木樁、短木頭。如:「木頭橛子」。《水滸傳》第二三回:「只怕大蟲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也稱為「橛子」、「橛兒」。
2.馬口中所銜的橫木。《韓非子.姦劫弒臣》:「無捶策之威,銜橛之備,雖造父不能以服馬。」
3.禾稼的殘根。如:「稻橛」、「麥橛」。
[動]
擊。《山海經.大荒東經》:「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ue̍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量] ] 用來計算橫截後物品的段數。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小木樁。如:「木頭橛子」。《說文解字.木部》:「橛,弋也。」《廣雅.釋宮》:「橛,杙也。」清.王念孫.疏證:「橛之言厥也。凡木形之直而短者,謂之橛。」《太平廣記.卷二六七.張易之兄弟》:「昌儀取鐵釘入地,縛狗四足於橛上,放鷹鷂活按其肉食,肉盡而狗未死,號叫酸楚,不復可聽。」元.范康《竹葉舟》第三折:「我這裡將半橛孤樁船纜住,則聽得汪汪犬吠竹林幽。」《水滸傳》第二三回:「只怕大蟲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或稱為「橛子」、「橛兒」。

2. 古代門中所設,作為限隔之短木。《說文解字.木部》:「橛,一曰門梱也。」《儀禮.士冠禮》:「布席於門中,闑西閾外西面。」漢.鄭玄.注:「闑,門橛。」

3. 馬口中所銜之短木。《韓非子.姦劫弒臣》:「無捶策之威,銜橛之備,雖造父不能以服馬。」《文選.司馬相如.上書諫獵》:「且夫清道而後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唐.李善.注:「張揖曰:『橛,騑馬口長銜也。』」

4. 禾稼之殘根。如:「稻橛」、「麥橛」。《詩經.小雅.大田》:「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漢.鄭玄.箋:「至孟春,土長冒橛,陳根可拔,而事之。」晉.王廙〈春可樂〉:「春可樂兮樂孟月之初陽。冰泮渙以微流,土冒橛而解剛。」

5. 以短棍擊打。《山海經.大荒東經》:「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6. 古代祭祀中陳放牲肉之器具。《集韻.去聲.祭韻》:「橛,夏俎名。通作嶡。」《廣雅.卷八上.釋器》:「橛,幾也。」

注音: ㄐㄩㄝ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橛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