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釋奠禮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伍振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釋奠禮儀」源於古代國學之釋奠禮。〔禮記‧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其制有「牲幣」、「合樂」與「獻酬」。其後,由於孔子被尊為「至聖先師」,於是釋奠之禮遂專用於孔廟之祭典;唯各代釋奠之禮儀不同。初,周敬王四十二年(西元前478),魯哀公始立孔廟於今山東曲阜孔子故居闕里;漢開國十二年(西元前195年),高祖過魯,以太牢(牛、羊、豬)祀孔,既而武帝崇尚儒術,罷黜百家,尊孔日隆。迄於唐、宋,褒諡孔子敬公、稱王,而服以十二旒冕,樂舞用八佾,制同天子。明、清定制,歲仲春二月及仲秋八月上旬丁日,皆拂曉釋奠;明代祭孔,遣丞相初獻,翰林學生亞獻,國子祭酒修獻。清順治二年(1645),諡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十四年改諡為「至聖先師孔子」,而州縣遍建孔廟,祀典沿襲不衰。民國成立,各省縣仍續祀孔,雖沿襲清制,唯禮儀、祭器、頌詞與樂舞之設,日漸凌亂而不合儀制。先總統蔣中正有鑑於此,乃於民國五十七年(1968)手諭內政部、教育部研究改進;經邀聘學者專家組成祭孔禮樂工作委員會,於五十九年製訂改進方案,於每年孔子誕辰紀念日暨教師節(九月二十八日)祭孔大典之禮儀、服裝、祭器、樂舞等,均參酌古制,加以明確規定,莊嚴隆重,合於現代禮儀而又不違悖我國數千年之文化傳統。
  茲簡錄釋奠禮儀程序於下(下列程序由通贊「禮生」依次高唱):(1)釋奠典禮開始(清晨五時三十分);(2)鼓初嚴;(3)鼓再嚴;(4)鼓三嚴;(5)樂生、佾生就位;(6)執事者各司其事;(7)糾儀官就位;(8)陪祭官就位;(9)分獻官就位;(10)正獻官就位;(11)啟扉;(12)瘞毛血;(13)迎神;(14)鞠躬;(15)進撰;(16)上香;(17)行初獻禮;(18)行初分獻禮;(19)恭讀祝文;(20)鞠躬;(21)行亞獻禮;(22)行亞分獻禮;(23)行終獻禮;(24)行終分獻禮;(25)飲福受酢;(26)撤饌;(27)送神;(28)鞠躬;(29)棒竹帛詣燎所;(30)望燎;(31)復位;(32)闔扉;(33)撤班;(34)禮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釋奠禮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