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巖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ㄢ
  • 部首外筆畫 20
  • 總筆畫 23
  • 漢語拼音 yá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ㄠㄐㄩㄣˋ˙ㄉㄜㄕㄢㄧㄞˊㄖㄨˊ:「ㄑㄧˊㄧㄢˊ」、「ㄑㄧㄢㄧㄢˊㄨㄢˋㄏㄨㄛˋ」。
  2. ㄧㄢˊㄉㄨㄥˋㄖㄨˊ:「ㄧㄢˊㄒㄩ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n
解釋:
  1. 高峻的山崖。
    【例】千巖萬壑
  2. 高峻、險要。
    【例】巖牆、巖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n
解釋:
[名]
1.高峻的山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王安豐雙目爛爛如巖下電。」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2.洞穴、山洞。《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形]
1.高峻。《孟子.盡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
2.險要。《左傳.隱公元年》:「制,巖邑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高峭之山崖。段注本《說文解字.山部》:「巖,崖也。」注:「厂部曰崖者,山邊也,崖亦謂之巖,故厂下云:山石之崖巖,人可居也。」《文選.卷八.賦.揚雄.羽獵賦》:「探巖排碕,薄索蛟螭。」唐.李善.注:「巖,岸側嶔巖之處也。」晉.劉琨〈扶風歌〉:「攬轡命徒侶,吟嘯絕巖中。」唐.劉滄〈題巫山廟〉詩:「嬋娟似恨襄王夢,猿叫斷巖秋蘚稀。」

2. 山峰。晉.孫綽〈遊天台山賦〉:「凝思幽巖,朗詠長川。」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3. 險要。《廣韻.平聲.銜韻》:「巖,險也。」《左傳.隱公元年》:「制,嚴邑也。」晉.杜預.注:「恃制巖險而不脩德。」《文選.卷一.賦.班固.西都賦》:「巖峻崷崪,金石崢嶸。」唐.李善.注:「杜預《左氏傳》注曰:『巖,險也。』」

4. 洞穴。《楚辭.東方朔.七諫.哀命》:「處玄舍之幽門兮,穴巖石而窟伏。」漢.王逸.章句:「巖,穴也。」明.徐弘祖《霞客遊記.第二冊.楚遊日記》:「上見石崖攢舞環玦東向,下則中空成巖容數百人。」

5. 高廊。借指朝廷。《廣韻.平聲.銜韻》:「巖,峻廊也。」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一.巖廊》:「舜遊巖廊。李試義訓曰:『屋垂謂之宇,宇下謂之廡,步檐謂之廊,峻廊謂之巖。』」唐.王績〈過漢故城〉詩:「魂神吁社稷,豺虎鬥巖廊。」

6. 山上或山邊寺廟。亦泛稱寺廟。《赤城志.卷二七.寺觀門一.普安院》:「普安院在縣西四十五里,舊名安像寶藏巖,蕭梁時建。」《彰化縣志.卷五.祀典志》:「巖,山寺也,閩人呼山寺曰巖。」

注音: ㄧ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巖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