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 - 教育百科
補 |
|
- 部首 衣
- 部首外筆畫 7畫
- 總筆畫 13畫
- 漢語拼音 bǔ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ǔ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ǔ |
解釋:
[動] 1.將破裂、破損的地方修好。如:「補衣」、「補破網」、「亡羊補牢」、「煉石補天」。唐.杜甫〈佳人〉詩:「侍婢賣珠迴,牽蘿補茅屋。」 2.添足所缺少的。如:「補充」、「填補」、「添補」。《國語.越語上》:「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 3.填入空缺的職位、名次等。如:「候補」、「遞補」。《漢書.卷八八.儒林傳.序》:「太常擇民年十八以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老殘遊記》第三回:「玉佐臣要補曹州府了。」 4.助益、裨益。如:「於事無補」、「不無小補」。漢.王充《論衡.自紀》:「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章無補。」 5.補救、彌補。《詩經.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漢.毛亨.傳:「仲山甫補之,善補過也。」漢.鼂錯〈賢良文學對策〉:「救主之失,補主之過,揚主之美,明主之功。」 [名] 1.營養的食品。如:「冬令進補」、「十全大補湯」。 2.姓。如唐代有補珍珠。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póo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修綴衣服。如:「補衣」。《說文解字.衣部》:「補,完衣也。」唐.白居易〈狂吟〉詩:「補綻衣裳愧妻女,支持酒肉賴交親。」宋.曾開國〈摸魚兒.壽吳權州〉詞:「胸中色線,待把衮衣補。」 2. 修綴一切破損之器物。如:「修補」。唐.杜甫〈佳人〉詩:「侍婢賣珠迴,牽蘿補茅屋。」宋.葉適〈葉嶺書房記〉:「補樓船器甲之壞,以虞寇至。」 3. 救助、幫助。如:「彌補」、「補益」。《詩經.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漢.鼂錯〈賢良文學對策〉:「救主之失,補主之過,揚主之美,明主之功。」《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務法上古者,又將無補與?」 4. 填充、填空。如:「填補」、「增補」。《史記.卷二.夏本紀》:「調有餘,補不足。」《漢書.卷八八.儒林傳.序》:「太常擇民年十八以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 5. 古代官服上的繡飾。《續文獻通考.王禮考.內服冠服》:「上有蟒補,當膝處橫纖細雲蟒。」《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撞見一人,豸補銀帶。」 6. 滋養的食物。如:「冬令進補」、「十全大補湯」。 7. 姓。如唐代有補珍珠。 |
|
注音: | ㄅㄨ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補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