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敷 - 教育百科
敷 |
|
- 部首 攴
- 部首外筆畫 11畫
- 總筆畫 15畫
- 漢語拼音 fū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ū |
解釋:
[動] 1.散布、傳布。《書經.大禹謨》:「文命敷於四海,祇承于帝。」唐.皮日休〈十原系述.原弈〉:「舜不忍伐,而敷之文德,然後有苗格焉。」 2.陳述。《詩經.商頌.長發》:「敷奏其勇,不震不動,不戁不竦,百祿是總。」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研書賞理,敷文奏懷。」 3.鋪設、展開。《書經.顧命》:「牖間南嚮,敷重篾席。」《楚辭.屈原.離騷》:「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4.塗抹。如:「敷臉」、「敷藥」。《紅樓夢》第三四回:「寶姑娘送去的藥,我給二爺敷上了,比先好些了。」 5.足夠。如:「入不敷出」。《三國演義》第三○回:「若遷延日月,糧草不敷,事可憂矣。」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散佈、佈施。《說文解字.攴部》:「敷,𢻱也。……《周書》曰:『用(敷)遺後人。』」《說文解字.攴部》「𢻱」字清.段玉裁.注:「今字作施。施行而𢻱廢矣。」《書經.大禹謨》:「文命敷於四海,祇承於帝。」唐.皮日休〈十原系述.原弈〉:「舜不忍伐,而敷之文德,然後有苗格焉。」 2. 鋪設、展開。《書經.顧命》:「牖間南嚮,敷重篾席。」《楚辭.屈原.離騷》:「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3. 陳述。《詩經.商頌.長髮》:「敷奏其勇,不震不動,不戁不竦,百祿是總。」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研書賞理,敷文奏懷。」 4. 塗抹。如:「敷臉」、「敷藥」。《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敷粉太白,施朱太赤。」《紅樓夢》第三四回:「寶姑娘送去的藥,我給二爺敷上了,比先好些了。」 5. 足夠。如:「入不敷出」。《三國演義》第三○回:「若遷延日月,糧草不敷,事可憂矣。」《清史稿.卷四四八.列傳.邊寶泉》:「入不敷出,一時強為彌補,後將何所取償?」 6. 姓。如明代有敷季雅。 |
|
注音: | ㄈㄨ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敷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