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泛靈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nimism
作者: 林永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泛靈論由拉丁語Anima、Animus而來,其原意有「心」、「靈魂」、「呼吸」及「精神」等含義。早期民智未開,認為宇宙萬物均有靈性。尤其是原始人相信有各種精靈或神力(Mana),或者游離於宇宙,或者依附於人或物體。隨時出沒於世間,可以為人類造福或致禍,因此人敬之祀之,可說是原始宗教之起源。也有人譯為生命主義。
  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B. Taylor, 1832~1917)應用泛靈論,說明史前時代的宗教與種族社會一體的情形。他的研究中說,史前時代的人,相信山川河流、樹木花草,甚至石頭等都有靈魂與精神。宗教的儀式與目的便是用來祭祀這些精神體與祖先,由祭祀祈福開始。泰勒認為泛靈論是世界教育的第一階段,從這階段以後,較高明的宗教和現代西方啟蒙的文明開始進步。他借取孔德(A. Comte, 1798~1857)人類進步是由自然人(the savage)到野蠻人(the barba-rian)再到文明人(the civilized)三階段的理論,暗示文明人有責任去教化落後民族,並且要用現代科技的方法來引導他們。泰勒並想應用進化論於宗教上。
  在哲學上凡是認為生意或靈魂為一切生命的主要原因者都可能含有泛靈論的意味。如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即認為不僅人有靈魂,能思想,能感覺;動物可運動取食,也有感覺;植物有光合作用,吸取養分,避開障礙而生長,都是有生意的。又如萊布尼茲(G.W. Leibniz, 1646~1716)認為實體是活動的力。所謂物之存在,即是活動。他所主張的單子(monad)即是無生無滅而且能自發開展其自己的。又如斯多噶派(Stoicism)之宇宙靈魂論,認為立足於宇宙理性上循理而行,即合乎宇宙自然之理,隨自然而生,即為有德之人,亦即為人生最高的目的。這些主張都可說與泛靈論有關。
  卡登諾(Girolamo Cardano, 1501~1576)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有名醫生、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曾提倡萬物有生命論(Hylozoism),認為充滿宇宙空間有一原始物,能賦與萬物生命,能使宇宙運行,能使經驗界感覺到溫暖之光,能使世界成為有生命的有機體(an animate organism)。他稱這個原始元素為世界靈魂(world-soul)。並進一步以自然律與自然統一和諧的觀念說明萬物有生命論與泛靈論,強調萬物有活力,一切生存現象均屬固有的本性,並不是後天或外物所加上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泛靈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