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翻石鷸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翻石鷸
英文名: Arenaria interpres interpres
描述:
雌雄鳥體色略異,繁殖羽與非繁殖季羽色也有差異。雄鳥繁殖羽額白色,眼前有黑線相連,頭上及頭後黑色,帶白色縱紋,喉白色,兩側從喙基至眼下有黑色斑,背紅褐色有2條黑色縱帶,肩羽紅褐色,羽先端有黑斑,下背及腰白色,尾上覆羽黑色。覆羽暗褐色帶淡色羽緣,初級覆羽及小覆羽黑色,先端白色。初級飛羽黑褐色,內側淡色,基部白色,次級飛羽黑褐色、羽緣白色,三級飛羽紅褐色,帶黑斑。尾羽黑色先端及基部白色,外側全白色。腹面的胸有寬黑帶在胸側呈鹿角分叉至眼、喙基及頸側,腹及尾下覆羽白色。雌鳥繁殖羽羽色較雄鳥淡。非繁殖季喉白色,頭背皆較為暗褐色,羽緣灰褐色,腳暗褐色。幼鳥體色似非繁殖羽,羽緣淡黃色。眼暗褐色,喙短、黑色,跗蹠及趾橙紅色。
分布:
廣布於全球,東亞族群繁殖於西伯利亞北極圈帶,冬季遷移至中國南方、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及澳洲。台灣分布於各海岸濕地。
作者: 方偉宏, 林宏文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uddy Turnstone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Arenaria interpres
形態:
體長21~25.5公分。身體矮胖,喙黑色楔形,短而向上傾斜,虹膜暗褐色;腳短,橙紅色,繁殖期時較為鮮豔,幼鳥時腳黃褐色,然後逐漸增加橙色部分。飛行時可見背部和尾羽黑白相間;翅膀下方大部分為白色,胸帶和尾羽末端則為黑色。繁殖期雄鳥頭及胸部黑白相間而鮮明,肩羽和覆羽紅褐色;下胸部至尾下覆羽皆為白色。雌鳥則頭部色澤較暗,頭頂白色部分較少,而具有較多的條紋。非繁殖羽較繁殖羽晦暗,背部不呈紅褐色,頭部較暗,頦黃白色;胸部大部分為暗灰褐色,但胸側具不規則的淡褐色斑紋,下胸至喉部中間具白色斑紋。幼鳥頭部的白色部分的範圍較成鳥非繁殖羽大,背部偏褐色,羽毛邊緣暗黃色或黃白色。
分布:
廣泛分布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及澳洲。夏季於北美洲、歐亞大陸近北極圈的沿岸繁殖;冬季則往南遷徙至中南美洲、歐洲西部、非洲、亞洲南部、東南部及澳洲等沿岸度冬。
生態習性:
出現於岩岸、沙洲、沼澤等環境。走路時會左右搖擺,但跑步卻很快速;直線飛行,飛行高度低,振翅僵硬且淺。作局部移動的時候,會集結成緊密的群體,但作長距離遷徙時,則較為鬆散。覓食時會用頸和喙輕打海草的側面或翻倒小石頭,或在沙地上用喙挖掘洞穴,尋找小型的甲殼綱動物,或以腐肉、椰子肉為食。典型的叫聲是清楚的、快速的、斷奏的“trik-tuk-tuk-tuk”聲或是較短的“tuk-e-tuk”聲;興奮時則會發出短而尖銳的“chick-ik”聲或單音節的“kuu”聲;覓食的時候則會以低音的、快速重複的“tuk”聲互相聯繫。繁殖期5~8月。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科:
鷸科 (Family Scolopac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翻石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