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見賢思齊 - 教育百科
ˋ
ˊ
ˊ
  • 漢語拼音 jiàn xián sī q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n xián sī qí
解釋:
  1. 見到賢能的人,便想如何效法他。
    【例】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見賢思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n xián sī qí
解釋:
看到賢能的人,便想效法他。《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晉.常璩《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知足下追踵古人,見賢思齊。」也作「見德思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見賢思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見賢思齊」語出〔論語.里仁篇〕,其文為:「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是勉勵人要能自省方能自知,能自知方能約束自己,減少過失,如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便是此意。所以孔子又說:「以約失之者鮮矣。」是說能夠約束自己的人,而犯過失的情形自然就少了。
  「見賢思齊」就是要人不斷效法更完美的楷模,在看到別人有不賢的行為表現時,要提醒自己、警惕自己,不要犯與他同樣的過錯。養成日日自己反省的習慣,對「賢」與「不賢」的分辨,自然會更有把握。孔子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乃是勉人當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孔子又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求諸己就能減少犯過,求諸人則難免諉過於人,怨天尤人;孟子亦教人凡事要反求自心,勿因私欲而失其本心;均是在人格修養上「自強不息」的表現。
  儒家在修養方面,極重自我的反省與檢討,如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一個人如能每天省察自己的言行,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自必德業日進,成為君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見賢思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