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卡斯楚的印妮絲小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ona Ines de Castro
作者: 徐進豐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五幕默劇舞劇。科特西(Antonio Cortesi, 1796-1879)編舞編劇與部份作曲,混合音樂,桑吉里柯(Alessandro Sanquirico)佈景設計,1827年3月20日首演於杜林的皇家劇院。故事內容:十四世紀的里斯本,阿爾芳索(Alphonso)國王想讓兒子唐配卓(Don Pedro)娶那瓦雷(Navarre)公主比安卡(Bianca)為妻,但是年輕的王子早已秘密的娶了卡斯楚的印妮絲;當事情曝光後,國王大怒的將兩人關進牢裡。比安卡公主與西班牙大使要求處死印妮絲,此時,國王反而同情起她了;一些王子宮中的宿敵,暗中違背國王的命令把印妮絲帶走,準備將她處死。國王來到獄中探望王子,並原諒他;一位印妮絲曾經幫助的小孩子,告訴他們印妮絲被暗渡陳倉帶走這件大逆不道的事,國王與王子立刻出發前去剿滅這群叛徒,他們帶兵包圍惡棍的巢穴,在沾著印妮絲鮮血的匕首尚未乾前,她就已死在王子的臂彎裡,國王傷心極了,王子狂怒的殺光全部的背叛者洩憤。本作品是採自葡萄牙民間故事的舞劇,《卡斯楚的印妮絲小姐》公認是一齣大作。故事最早出現於羅培斯(Fernâo Lopes)的《彼德一世編年記》(The Chronicle of Peter the First, 1443);Garcia de Resende將它精練成一首詩《卡斯楚的印妮絲之死》(Stanzas for the death of Inés de Castro, 1516);Antonio Ferreira演譯成一部文學作品《卡斯楚》(A Castro, 1558);爾後A. H. de La Motte編寫成悲劇;科特西創作此劇是依照1798年在米蘭上演的歌劇,由A. Gasperini編劇,以Nicola Antonio Zingarelli作曲的歌劇為藍本,之後本作品又激發出1835年Giuseppe Persiani的歌劇,編劇是Salvatore Cammarano。科特西創作《卡斯楚的印妮絲小姐》時,舞劇界正蘊湧浪漫風潮,雖然也可勉強將它歸入同類,然而,身為義大利人,在創作上還是跳脫不掉威加諾(Salvatore Vigan□)的影響,即是舞蹈與默劇的結合,不過一些舞蹈片段已脫離默劇的束縛,並且也被當時的評論家發現。1833年倫敦的演出,一位英國評論家讚歎於默劇片斷的音樂性,卻對科特西默劇悲劇中的大量暴力表演不表茍同。科特西的作品在義大利大多都很受歡迎,尤其是《卡斯楚的印妮絲小姐》重演多年,其中又以1831年斯卡拉劇院(The Teatro alla Scala)的那一次最為輝煌,桑吉里柯重新設計佈景,演員也是當時最傑出的舞星。當代義大利編舞家中,他被認為是感覺敏銳,國際級的浪漫舞劇大師,也編了自己版本的《仙女》(La Sylphide, 1841)、《吉賽兒》(Giselle, 1843)與《根特的比翠斯》(Beatrice of Ghent, 1845)。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卡斯楚的印妮絲小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