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廖世承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黃春木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廖世承(1892~1970)字茂如,上海嘉定人。光緒三十四年(1908)考入郵傳部高等實業學堂(即南洋公學)中院;民國元年(1912)進清華學校高等科;四年留美,於布朗大學攻讀教育學及心理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八年受聘為南京高等師範(後併為東南大學)教授兼附中主任,主講教育心理學、中學教育等課程,積極投身當時學制與課程改革運動,力主「六三三」學制;九年創辦南京高師心理實驗室,與陳鶴琴合編〔智力測驗法〕一書,並創「廖氏團體測驗法」,首開中國心理測驗之實驗與研究風氣,同時率先運用智力測驗評量投考學生。
  世承對於中等教育研究最為著力。他曾為〔壬戌學制〕催生,並主持中學改制實驗,率先仿美國試行「綜合中學制」,以選科制與學分制相配合。民國十三年教育界正盛行「道爾頓制」實驗時,他集合同事進行道爾頓制與學科制之比較實驗,完成〔東大附中道爾頓制實驗報告〕,認為該制特色在「自由合作」,很難適於中國國情,同時並舉證實施道爾頓制在師資、教材和設備等方面存在之困難,充分顯現科學研究的精神。
  自民國十六年起,十年間應聘擔任光華大學教育系主任,並主持光華大學附中校務,整合實務經驗,對於中學到育進行全面性系統的研究,先後發表〔三十五年來中國之中學教育〕等數十篇論文。其研究之具體發現為:(1)中國中等教育管理不善的原因是學制變更頻繁、社會動盪、師資缺乏、課業過於繁重及教育者缺乏決心所致;(2)改造中學的基本原則,應包括適合國情及地方所需,兼顧升學及就業,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及開展科學研究等;(3)中學改進的根本在於擇師,改進師資是發展中學教育的要圖。
  民國二十七年(1938),世承奉命旅湖南安化創辦國立師範學院,全面投入師範教育工作,從校址選擇、教員聘用、學生考選,到圖書儀器購置,均親自辦理。辦學期間並對師範教育進行理論探討,發表論文多篇,主張師範學校應獨立設置,使成為教育實驗及教育指導的中心,對師範生則主張應嚴格要求及訓練,並應養成其良好的職業道德。三十六年回任光華大學副校長兼附中主任;次年代理校長,同年在〔教育雜誌〕發表 〔中學教育改造的基本原理〕,主張因地制宜,設立各種實驗學校,作為變更學制的預備。三十八年(1949)以後留居大陸,先後任光華大學校長、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等職;文革期間受迫害,一九七○病逝於上海。
  其主要著作有〔教育心理學〕、〔中學教育〕、〔教育測驗和統計〕、〔中國職業教育問題]、〔廖世承教育論著選〕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廖世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