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有線電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ideotext
作者: 關尚仁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有線電讀是利用電話線或線纜將用戶與中央電腦系統連結起來,在其間傳輸圖像、文字、數據等資訊,用戶藉著終端的電腦或電視,與中央電腦進行互動。就某些角度來看,有線電讀與無線電讀(teletext)很相近,但後者係使用無線電波傳輸,因此不能與訂戶進行雙向互動,而且容量也比較有限,這使得有線電讀的發展占盡優勢,更能滿足資訊時代消費者的需要。
  有線電視或資訊服務的業者可以使用整個頻道,來傳輸有線電讀,每個電視畫面(frame)的掃描線(scanning line)都可以傳送數頁的資訊,因此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傳輸數千頁以上的資訊。訂閱有線電讀的用戶,裝設一個解碼器與鍵盤,藉此來儲存與收視電讀內容;在有雙向互動能力的有線電讀系統中,鍵盤也是用來作傳送「上溯」(upstream)訊號的主要設備,用戶藉此與中央電腦系統作簡單的互動,允許對資料庫作選擇與擷取的功能。對於提供全頻道多工化的有線電讀,用戶必須使用記憶容量較大的個人電腦,才能應付大量傳來的資訊所需要的儲存與管理,並且用終端電腦來與中央電腦互動,在資料庫的使用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資訊傳輸的速度也會更快捷,擷取與閱讀也都更便利。
  就理論而言,有線電讀似乎有許多優勢,代表未來資訊服務的光明前途;但是,在現階段發展卻也有若干急待解決的問題,單純使用解碼器與鍵盤的有線電讀系統,在資料處理的能力,未能盡如人意,只有個人電腦才能提供理想的功能,但是在電腦素養(computer literacy)教育仍未普及的今天,一則並非家家都有個人電腦,二則並非人人會用電腦,因而造成有線電讀發展的困難。另外,接近中央電腦去使用資料,也因為尚未普及而價格昂貴,不少人因而卻步。最後就是中央電腦資料庫內容的問題,有線電讀與無線電讀的科技都已趨於成熟,然後是資訊內容的考量。要提供什麼資料,才能吸引訂閱與使用;電子報紙、電子目錄、交通工具時刻表、百科全書或活動預告,如果業者的資料庫沒有,是否可以透過相連的網路,進入其他的電腦資料庫去擷取選用;發展有線電讀的專家都非常明白,唯有吸引社會大眾與廣告商,使他們願意為使用這些系統與服務而付費,有線電讀才能充分發展,所以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資訊的內容。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有線電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