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玉樹後庭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Yü Shu Hou T´ing Hua
作者: 劉鳳學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曲詞名。南朝(西元420∼西元589)宮廷樂舞之一。《玉樹後庭花》之歌詞,係由陳後主陳叔寶(生年,西元553∼西元604)所作,屬「清樂」。隋朝(西元581∼西元618)因襲之。唐(西元618∼西元907)為五言四句聲詩。列為教坊樂曲目之一。玄宗(西元712∼西元755)時入法曲。舞蹈演出,場面豪華,聲調哀怨。由沈亞之所撰寫的〈盧金蘭墓誌銘〉:「……玉樹之舞,故衣襲大袂、長裙,作新眉愁嚬,頂鬢為娥」,可略知其舞蹈衣飾及表現。《玉樹後庭花》於唐朝時傳入日本,日本宮廷雅樂部將其列入左方舞,保存至今。日本保存之《玉樹後庭花》係〈壹調〉,舞者四人,舞樂順序:一、〈序〉延八拍子,二、第一帖拍子十四,第二帖至第八帖均為十二拍,延八拍子。
參照:
《隋書.樂志》、《教坊記箋訂》、《雅樂》。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玉樹後庭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玉樹後庭花」為陳後主所作,屬樂府清商曲;歷來被視為亡國之音的代稱。如杜牧〔泊秦淮詩〕云:「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歌詞歌曲之創製記載於〔舊唐書.音樂志〕:「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於文詠,採其尤豔麗者以為此曲。」唐太宗時御史大夫杜淹批評說:「前代興亡,實由於樂。陳將亡也,為玉樹後庭花;齊將亡為,而為伴侶曲;行路聞之,莫不悲泣,所謂亡國之音也。」唐太宗頗不以為然,以為「將亡之政,其民必苦,然苦心所感,故聞之則悲耳,能使悅者悲乎?今玉樹、伴侶之曲,其聲具存,朕當為公奏之,如公必不悲矣。」敬他只承認人心能反映政治,並不承認音樂有一定的哀樂內容,能直接反映政治,可知唐太宗是採取嵇康〔聲無哀樂論〕的相似觀點,而且對於自己「樂在人和」的施政理念頗具自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玉樹後庭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